最新資料表明,我國將在未來五年加大力度投資建設和開發智能電網,而大規模的建設工作于2012年啟動。這對于成立不久的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智網委)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推進轉型升級
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諸多新理念,同時將智能電網產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也將發展智能電網擺在了突出位置,將其作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搶占未來經濟制高點的產業來推動。
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智能電網。隨后,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紛紛出臺大力發展智能電網的專項規劃,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智能電網建設。
不久前,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編制的《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把智能電網設備列為電工行業“十二五”期間發展的重點產品領域。從國家宏觀經濟層面分析,電工行業著力進行智能電網設備研制的意義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著力點。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體現,智能電網是實現節能環保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得以實施的基本前提條件。而智能電網設備制造是信息技術與高端裝備制造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依托,不僅可為我國能源產業戰略實施提供重要技術裝備,也成為領跑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二是實施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重要抓手。我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莊嚴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大幅下降。智能電網可減少能源輸送消耗,提高能源輸送效率;降低用電設備能耗,提高用電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耗總量,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三是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其方式變革的強力支撐。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目標。智能電網可滿足大型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是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的有效途徑。
四是電工行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電工行業發展目標是“實現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發展高端產品,培育出口競爭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高新技術密集型的智能電網設備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點,其產品技術附加值高,有利于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推動電工行業發展。
發展空間廣闊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面臨巨大發展空間。
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約14億千瓦,投產110千伏及以上線路約46萬公里,變電容量約25億千伏安,其中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2.2萬公里,變電容量約2.2億千伏安;直流輸電線路2.9萬公里,變電容量約2.2億千伏安;110~75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41萬公里,變電容量約21億千伏安。
同時,全國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133萬公里,變電容量約達56億千伏安;電力工業投資將達5.3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68%。其中,規劃電網投資約2.55萬億元,占電力總投資的48%。
據預測,未來十年,智能電網領域約有4萬億元的建設投資。從2011年起至2015年新建、改造8000座智能變電站(其中國家電網公司6200座),這一階段預計投資2萬億元。
取得有效進展
作為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的一個綜合性、橫向設置的分支機構——智網委創建半年多來,積極推進智能電網設備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和規劃、制造等方面工作。這其中,一是得益于我國發展智能電網政策的正確引領,二是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上級部門的指導幫助,三是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四是參與智能電網設備制造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
截至目前,已在諸多方面取得有效進展。
國家層面、全方位的標準體系制定工作全面啟動。2010年國家能源局成立了智能電網標準體系推進工作組,啟動了國家層面、全方位的標準體系制定工作。同年6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系統)研制規劃》和《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規劃》,對智能電網發展具有規范、指導及推動作用。南方電網公司成立了智能電網專門機構,參與智能電網設備相關標準制定工作。
進一步提升智能電網設備制造水平。目前我國已有設備總體上基本滿足了電網建設和發展的常規需求,部分設備制造技術(如特高壓設備、調度自動化系統、數字化變電站等)已接近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智能電網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大量涉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產品,如調度自動化系統、綜合保護系統等,智能化程度相對較高。其各類產品可實現電流、電壓等電網基本參量的數字化測量,以及測得數據的網絡化傳輸,可對設備基本功能狀態進行智能化監控。
智能電網工程實踐步步推進。我國在所進行的智能化變電站試點工程項目中,涉及電壓等級從110千伏~750千伏,覆蓋地域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涉及產品主要有開關及斷路器設備、變壓器、互感器、避雷器,以及站控層信息一體化平臺,包括計算機監控系統、主機、人機工作站、工程師工作站、遠動通信裝置等。初步實現了設備信息數字化、功能集成化、結構緊湊化、檢修狀態化、運維高效化。
尚存問題挑戰
電工行業推進智能電網設備研制,是早日實現電器裝備制造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但其任務艱巨而繁重,尤其是尚存不少問題和難點。
首先,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目前智能電網設備研發制造的多個專業領域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研發條件差、經驗欠缺,專業技術人員能力不強,制約其穩步發展。部分產品領域關鍵技術水平和質量,與國外先進企業存在一定差距,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
其次,標準、檢測認證體系不夠完善。智能電網在世界范圍都屬于新生事物,不同國家、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現實情況和關注焦點,因而智能電網設備制造、檢測和調試方法尚未形成完整統一的國際或國內標準體系,多數關鍵設備的相關標準尚未發布,導致產品之間互換性差。智能電網設備檢測認證工作還沒有全面實施,不能完全滿足智能電網建設的發展需求。
再其次,產品標準化、一體化、集成化程度不高。智能電網設備涉及技術領域眾多,同一技術領域企業之間、跨技術領域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不夠。同時,不同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智能化水平不一致及相關產品;高壓設備本體(或部件)與智能組件、傳感環節一體化、集成化程度不夠高。一次設備與通信、輔助、站控一體化等設備之間的綜合規劃設計不統一,導致不能完全滿足電站高級管理應用的需要。
未來一個時期,智網委的工作重點是組織行業優勢力量,加緊研究解決影響行業發展的各種問題,著力推動我國智能電網設備研制上新水平,進一步促進電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文為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一屆一次會員大會工作報告摘編)
相關報道:智網委開展設備制造商研討培訓
近日,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智網委)主辦,青島益和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首屆智能電網設備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研討培訓會在青島舉行。智網委秘書長王琨主持會議,行業知名專家與來自用戶單位、科研院所及廣大企業的代表針對我國智能電網未來發展需要,共同探討設備制造企業在標準制定、新品研發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的難點問題。
據了解,電工行業智網委自2011年5月成立以來,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智網委理事長周彥倫在致詞中表示,“目前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形勢下,設備制造企業面臨著多種發展方向的選擇。希望通過此次研討培訓,對廣大企業了解我國智能電網設備發展方向、技術路線,以及確定企業發展戰略等提供有利的幫助。”
據周彥倫介紹,近期以來,電工智網委聯合國內相關科研院所,針對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等用戶單位的需求,已編制完成了《智能電網設備研發指導性報告》。不久前,應廣大會員企業的要求,智網委組織有關人員先后調研了6座智能化變電站,電壓等級從66千伏到750千伏。其中包括改造站、新建站,既有敞開式電站,又有全封閉式組合電站。在調研中,重點考察了目前已經投運的智能變電站一次、二次設備應用情況,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需要改進的措施建議。在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智能化變電站調研報告》。
會上,中國電科院專家王福潤、劉銳通過智能電網建設實踐,用具體翔實的數據,介紹了農網、城市配電網改造等情況,提出了智能電網設備存在的問題、技術瓶頸及用戶對設備開發和技術改進的需求。許繼電氣、上海電科所、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樊占峰、蔡忠勇、張實等分別從二次設備,用戶端、標準建設等方面與大家分享了實踐經驗。
智網委副理事長蘇曉玲在作總結報告時認為,此次研討和培訓,為設備供應商提供了很好的“風向標”。同時認為,通過用戶及設備制造商的共同努力,將進一步推進高水平的智能電網設備研制,加快推動我國電器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會議認為,智網委今后將繼續開展新產品展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以及國際技術交流等活動,積極推動智能電網設備企業掌握政策精神、提升技術水平、了解市場走勢,促進智能電網設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據悉,與會代表參觀并實地了解了青島午山220千伏智能化變電站運行情況。該變電站是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批智能化改造的試點項目,現已正式投入運行。(任海濤)
相關鏈接:智網委發展會員單位已達170余家
近期以來,通過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智網委)第一屆理事會的積極工作,現已擁有會員單位達170余家。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一次理事會于2010年7月表決通過了成立智網委的議案,旨在適應國家電力建設新形勢的需要、貫徹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促進智能電網設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此后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工作,順利通過了中機聯、國資委、民政部等上級單位的審批。
在智網委籌備過程中,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廣泛征集了電工行業相關制造企業、研究院所、用戶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智網委工作計劃、起草了智網委工作條例草案、對部分智能電網試點工程進行調研、編制了智能電網設備產業發展指南等。
目前,智網委會員單位包括電工行業大型企業集團、研究院所、檢測機構、用戶單位、外資企業,涵蓋了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據悉,在智網委工作機構設置方面,先期已成立了智能電網輸變電設備工作組、智能電網用戶端設備及系統工作組、標準體系工作組等,還計劃相繼成立智能電網設備其他相關工作組。(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