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舊機床經再制造 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時間:2012-0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前我國役齡10年以上的機床占60%以上,這些機床在將來5~10年都有能夠面對大修提拔甚至功用性報廢或技能性裁減,然后構成相當規劃的可輪回應用的再制造潛在資本。

  據業界人士引見,舊機床經由再制造,絕大局部機床部件可以創新運用,再制造的本錢只要出產同類設備投入的三成。據計算,當前我國役齡10年以上的機床占60%以上,這些機床在將來5~10年都有能夠面對大修提拔甚至功用性報廢或技能性裁減,然后構成相當規劃的可輪回應用的再制造潛在資本。

  在不久前武漢舉辦的全國機床再制造財產化座談會上,工信部節能與綜合應用司綜合處副處長王孝,我國是機電配備制造消費大國,當前再制造曾經從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行業開展到業界根本有所調查,但企業和用戶對再制造的看法依然比擬淺顯。在當時我國市場裝備資本的大情況下,再制造行業開展的要害在于市場,相關部分該當積極指導企業、支撐行業開展,在較短工夫內擴展市場容量。”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目前擁有約800萬臺機床,依照國際通用的3%的裁減率,每年裁減的舊機床約25萬臺,其金屬總分量超越150萬噸。估計“十二五”時期,我國將有90萬臺機床需求進行再制造。

  物流、財稅亟待政策支撐

  我國廢舊機床的物流系統建立依然處于初級階段,舊機床的收受接管和再制造機床的發賣都沒有順利的渠道。重慶大學的曹華軍傳授多年來不斷存眷機床再制造財產,他以為:“歐美等國已構成了較完美的舊件物流系統,再制造商經過各類渠道收受接管廢舊機床,評價價值、從新設計、制造完成后打上‘再制造’標簽,從新進入市場發賣。如許可以防止國內大都用戶擔憂再制造產物的‘冒充偽劣’。實踐上,國內再制造產物定位、監管、認證等系統依然缺掉或不明晰,而這些政策都有待國度賜與更多的攙扶。

  市場有待標準

  當前,機床再制造財產化的首要義務在于樹立一個標準的市場。據調查,在再制造工業開展較早的興旺國度,機床再制造曾經展開了良多年,也構成了較為完好的財產鏈條。德國從1991年起,當局屢次撥款支撐機電再制造,協助企業與高校、研討機構展開再制造研討任務。近年來,日本也增強工程機械的再制造,至少有20家再制造公司已陋習模。日本再制造的工程機械中,約有30%向國外出口。

  但在我國執行再制造的工夫還比擬短,且多為單臺大重型機床的維修正造,缺乏工藝標準,市場也稍顯紊亂。武漢華中自控副總司理陳燦介紹:“因為至今沒有政策性的界說和行業規范,市場和用戶對再制造的概念仍然恍惚,用戶對再制造產物心存疑慮,特殊是對精細、復雜機床再制造后能否可以到達預期結果持保存立場,這也使得用戶選擇再制造的志愿并不激烈。”由于局部用戶無法了解再制造產物和新品的區別,對再制造產物的效勞、售后和運用心存疑慮,加之行業沒有一致的訂價規范,極易形成市場的低價競爭。較低的價錢無法包管項目投入,再制造產物質量良莠不齊愈加難以包管用戶的信賴。

  而關于機床再制造企業而言,特性化的客戶需求形成了再制造營業單種類、小批量的特點,很難構成財產化。再制造的進程中,分離的零部件難以擺放,占地空間大,晦氣于出產的二次治理,也影響到新設備的投入。關于武重和重慶機床如許的出產型企業而言,再制造營業和新品營業的矛盾日益分明,劇烈的市場競爭讓企業不得不將更多的精神投入在新品的研發和出產上,往往會擔憂再制造產物對其新產物形成沖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