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拓日新能一紙公告,宣稱2011年凈利下降幅度為240%-251%。2011年光伏產業遭遇“寒冬”已成共識,但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如此之慘烈,仍出乎市場意料。從近期業績預告情況看,業績預減成為主基調,A股多數光伏上市公司在去年四季度落入“冰窟”,集體虧損。
光伏企業集體“淪陷”
昨日,拓日新能發布公告,預計201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3500萬元-14500萬元,較上年度下降240%-251%。此前,公司預計的下降幅度為183%-193%。轉換僅在一年間,公司2010年凈利曾同比大幅增長188.73%,并豪邁拋出“每10股轉增5股派發現金0.5元”的利潤分配方案。
拓日新能并非孤例。2011年,隨著歐債危機的加深,歐洲光伏市場的景氣情況下滑嚴重,導致全球光伏市場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的情況。從去年3月份開始,多晶硅產業鏈上產品價格急速下降,相關公司毛利率也隨之普遍下降,有些公司甚至以“虧本”為代價來消化庫存。從目前A股光伏企業披露的2011年業績預告來看,多數上市公司“慘淡收場”,業績預減成為主基調。
更為嚴峻的是,從單季度盈利情況看,上市公司4季度業績表現最為疲弱,大幅虧損成為普遍現象。東方日升、航天機電、天龍光電、橫店東磁三季度還能“獨善其身”,四季度也陷入虧損。最具戲劇性的是超日太陽,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仍向好,凈利大漲53.16%,當時公司預計全年業績上揚50%-70%。孰料年底風向大變,公司2011年四季度虧損9542-16155萬元。2012年1月31日,公司宣稱凈利下滑35%-65%。
海通證券研究員張浩表示,“這表明,雖然四季度全球光伏行業迎來以德國、意大利、中國為主的國家‘搶裝機’浪潮,然而這樣的裝機高峰也只是原有大量庫存的消化,整個行業供需格局以及景氣狀態尚未完全好轉。”
跌勢減緩“曇花一現”
《金證券》記者了解,春節前光伏產品價格止跌企穩。其中,多晶硅價格連續三周上漲,主流報價在220元/公斤,進口硅料價格報價29美元/公斤。在上游多晶硅價格企穩的帶動下,中下游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價格也有所企穩,節前每周基本都維持在1%左右的振幅。
但方正證券研究員張遠德認為,“多晶硅大半年來的下跌趨勢在近一個月時間內得到了很大的緩解,止跌的趨勢也基本已經確立。但目前多晶硅價格仍處于許多廠家成本價之下,短期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上是受生產商停產及庫存消化的影響。雖然部分廠商提價已在醞釀中,但行業供需失衡格局未有根本性打破。”
海通證券張浩認為,“整個行業短期基本面沒有好轉,低迷趨勢將繼續,不具備大的趨勢性機會,投資者仍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