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眾多專家表示,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刻不容緩,但一定要根據中國的國情,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
揚長避短發展純電動汽車
業內專業曾表示,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兩年將是關鍵期。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建華表示:“在2011年法蘭克福汽車展和東京汽車展上,外企將純電動汽車所有的主流車全部推出,因為他們早已經垂涎了中國這么一個巨大的市場?!?/p>
“我們如果做純電動汽車,就不需要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方建華分析說,“我們為什么非要背著沉重的包袱,趕不上別人,我們還要背著它做什么?如果我們再不迎頭趕上的話,我們又會走上傳統車那種技術引進的道路,這很可怕。”
對此,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和方建華在內的諸多專家認為,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刻不容緩。
做不到劉翔跨欄就要學會腳踏實地
不少專家認為,目前的純電動汽車技術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需求。方建華分析說,我國市民開車的續航公里是150公里左右,而時速一般也超不過100公里,市場的實際情況決定了目前的純電動汽車技術已經能夠滿足需求。
楊裕生分析認為,零排放是未來要實現的戰略目標和技術目標,也是技術發展的依據,但需要較長期的奮斗才能實現,因此必然要有過渡產品和階段目標。恰當的利用當前生產的電動汽車,重視利用現有成熟的電池,發展短期能實現節能減排的汽車,需要容忍有逐步提高的過程,不要提過高的汽車指標。
“為什么我們一個剛剛起步的小孩子,非要強迫他去做到劉翔的110米跨欄呢?我們能夠做到嗎?我們不能做到。我們需要做到嗎?我們的需求已經滿足了,不需要了!”方建華亢奮地說道,“從技術目標上,我們更多強調的是安全性,把安全、穩定放到第一位,使我們的電池能夠像普通的電池去使用的話,那么我們的產業目標今天就已經開始了。”
中國很可能成為電動汽車市場大國
楊裕生一直都大力支持微型電動汽車的推廣。關于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楊裕生提出“3+1工程”。第一是大量發展微小型電動車;第二是采用增程技術,發展大眾型汽車;第三是研究下一代新能源汽車技術。
楊裕生分析說,用在小型電動車里的鋰離子電池電池小、價格便宜、容易推銷;第二是小型電動車技術積累較好,已經有小批量出口;第三,小型電動車可用220伏的民用電,可利用每月十億多度的晚間低谷電充電;第四,使用維修方便,節能減排,并且可以抑制奢華的風氣。
江蘇益茂純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恒龍也表示贊同,他認為低速微型電動車是最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因為它是低電壓運作,安全性好;配備低功率電池組,控制技術成熟,安全性好、可靠性好;而且有相對成熟的各種零部件配套體系,而且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有著巨大的市場。
最關鍵是我國具備發展小型電動車的基礎。據楊裕生分析,首先,廣東、山東、浙江等省份研制了小型電動車,價格在3萬元左右,產品已經批量出口。一旦政府正式放開,就可形成可觀的生產能力。其次,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的發展,正在帶動電池、電機、電控核心技術的發展。再次,我國電動自行車、摩托車產業發達,全國兩萬多個經銷商已經構成了遍布全國的廢舊電池有償回收網絡。
陳恒龍也認為,從國家的策略來講,國家要切實根據現有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狀況、市場特點,制定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發展之路,否則將會重蹈燃油車的覆轍。
“我們要冷靜、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做好我們的產品、做好我們的技術,遵循規律的推動電動汽車的產業化。以市場和規模換取時間和空間,是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陳恒龍分析認為,目前在技術上彎道超車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應該大力發展符合中國特色的微型電動汽車,使中國成為電動汽車市場大國,這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