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際能源十大新聞

時間:2012-01-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際能源十大新聞

  1.核泄漏引發擔憂加劇或改變新能源發展格局

  回顧: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級強震,并引發強烈海嘯,當天日本電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廠的三座核反應堆自動關閉。日本地震導致的核泄漏引發了全球核電信任危機,各種對于核電安全性的擔心充斥媒體報道,而核電板塊受此影響也開始不斷走低。對此,多家券商研報指出,此次事故對新能源未來發展的結構將發生較大影響,對光伏、風電、水電等新能源的預期將進一步提升。

  點評:日本核泄漏事故導致全球“核恐慌”情緒持續上升,國際核能利用受到的沖擊遠遠大于日本國內。多國逐步調整核電發展政策,我國也暫停核電項目審批。由于各國政府與民眾對本次核事故的反應強度遠超預期,未來核能發展將面臨更嚴格的安全審查等問題,其增長速度勢必趨緩。由于核能利用放緩所造成的巨大能源缺口短期內將導致國際能源市場供求趨緊。新能源呈加速發展態勢。

  2.歐洲債務危機殃及可再生能源產業

  回顧:隨著美國政治困境和經濟危機的加劇,人們似乎遺忘了另一場比美國更為嚴重的經濟危機,那就是歐洲債務危機。盡管目前歐洲債務危機最為嚴重的國家并非大國,但對銀行系統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在歐盟內部迅速擴散,并已蔓延至意大利和法國等歐盟核心成員國。這場危機不僅給全球經濟蒙上了陰云,就連能源領域也在劫難逃。無論是傳統能源市場還是新能源市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歐債危機影響。

  點評:在2008年那場金融風暴中,美國給予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貸款幾乎消失一空,這些項目幾乎得不到資金支持。這種影響在2009年開始顯現,新增風電裝機項目幾乎全部停滯,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也嚴重碰壁。而此次的歐債危機嚴重程度比起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不少歐洲國家政府已經削減了可再生能源補貼,可再生能源產業增長速度也出現了放緩的跡象。面對疲軟的需求市場以及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低價進口能源的競爭,許多歐洲可再生能源企業處境堪憂。也只有質量最好、價格最低的公司才能夠在這場可再生能源供應商們得競爭中勝出,而大量可再生能源公司都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3.20多國加入北極航道和油氣資源博弈

  回顧:9月21日至24日,第二屆“北極—對話的領土”國際論壇將在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科召開。來自全球各地超過400名北極研究學者、政府和實業界代表將參加該論壇。目前,超過20個國家正在布局北極地區的開發項目,俄羅斯、丹麥、美國、加拿大近期動作頻繁,顯示開發北極航路和資源成為不遠未來的追逐焦點。

  點評: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估計,北極地區包含了全球30%未被發現的天然氣儲量和10%的石油儲量。面對豐富的油氣資源,北極周邊國家都展現出了興趣,并且為了捍衛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各國開始展開博弈,而爭奪的焦點主要圍繞海上邊界和沿岸大陸架的劃分以及北極航道控制權而展開。

  4.歐盟暫未決定對伊朗石油禁運

  回顧:27個歐盟國家的外長在12月1日舉行的會議中批準擴大對伊朗實行新一輪的制裁。據報道,歐盟國家就部分新制裁措施達成一致,把143家伊朗企業和37名伊朗人列入制裁名單,對他們實施凍結資產和旅行禁令。新制裁涉及伊朗金融、能源和運輸領域。

  點評:伊朗是歐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有觀點認為,歐盟禁止進口伊朗石油只會增加歐盟能源供應的難度,因為目前歐盟每天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大約86.5萬桶。禁運不但不利于歐洲大陸經濟復蘇,反而可能使其越陷越深。

  5.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線啟動首次實現直接向歐盟國輸氣

  回顧:俄羅斯總理普京9月6日在列寧格勒州維堡附近的“波爾托瓦亞”天然氣壓縮站,點擊電腦控制板上的閥門,標志著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線啟動。北溪天然氣管線將通過波羅的海海底直接將天然氣輸往西歐,通過德國輸往丹麥、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北溪線為并行的雙線管道,第一條線今年10月正式輸氣,年輸送能力275億立方米;2012年第二條線輸氣后,總輸氣能力可達550億立方米。該項目總投資110億美元,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控股51%,德國的E.ONRuhrgas和溫特斯哈爾持15.5%股份。

  點評:北溪線的開通,使俄羅斯首次實現“不必經過第三國領土直接向西歐國家輸氣”。不僅可以使俄羅斯實現天然氣出口渠道多樣化,還可以免去向管道過境國交納過境費的額外負擔。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啟動,使烏克蘭逐步失去自己過境中轉國的獨家地位,對歐洲地區的能源格局也會帶來不小的影響。

 

  6.利比亞石油出口兩年內恐難恢復

  回顧:國際能源機構新任執行干事瑪麗亞·范德赫芬9月8日說,2013年以前,利比亞石油出口可能無法恢復正常。反對派今年2月與穆阿邁爾·卡扎菲政權爆發沖突前,利比亞每天出產160萬桶原油,其中85%出口至歐洲。

  點評:利比亞是非洲主要原油出口國之一,利比亞動亂可以說是一場石油掙脫站,在前卡扎菲政權時期,利比亞每天產出的原油主要出口到歐洲。大多數業內人士表示,利比亞受損的石油產業若想恢復全面生產仍需數月的時間,之前必須解決諸多后勤、運營和安全等有關的困難。

  7.俄韓天然氣管道投運后將不向朝鮮供氣

  回顧:11月30日出版的《生意人報》報道說,該報已經獲得了建設從俄羅斯經朝鮮至韓國的天然氣管道的項目細節。莫斯科同首爾和平壤的談判工作將從今年底前開始,天然氣工業公司同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的供氣合同將在2012年春季簽署。朝鮮境內管道建設將由俄羅斯負責,該管道將只進行過境運輸,朝鮮將不會從中獲得天然氣。

  點評:俄羅斯擬過境朝鮮鋪設管道把西伯利亞天然氣輸送至韓國的項目由來已久。由于朝鮮半島地區局勢緊張和其他一些因素一直沒能實現。俄韓過境朝鮮修建天然氣管道項目建成經濟上將不僅使俄朝韓三方獲益,有關人士指出這也有利于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

  8.美頁巖氣開發將改變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

  回顧:據道瓊斯紐約7月20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頁巖氣產量的增長將削弱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

  點評:能源安全的對外依賴和能源價格的不斷攀升,促使歐盟及其成員國對頁巖氣的開采利用提上議事日程。據美埃克森美孚公司日前在一期年度能源展望報告中說,到2040年頁巖氣產量將占全球天然氣產量30%。而作為第一大產氣大國的美國,其頁巖氣產量的大幅增加必將削弱來自于中東地區的LNG競爭力,還將幫助消費國與潛在的“天然氣歐佩克”之間的博奕,或削弱象俄羅斯這樣的能源大國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9.2020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將翻番

  回顧: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最新發布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前景預測,與2010年的1950億美元相比,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年新增裝機容量的投資額將增加一倍,達到3950億美元,到2030年將增加至4600億美元。20年后,可再生能源(包括大水電)提供的能源占全球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將從去年的12.6%提高到15.7%。

  點評:為保障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動力來源方式必將由以化石燃料為主越來越多的轉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而中國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也以逐步納入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之列。有研究稱中國將于2014年接替歐洲成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而在可再生能源投資中尤以海上風電增長最快。

  10.德國完成立法成為首個退出核電工業大國

  回顧:據“德國之聲”網站報道,德國聯邦議院周四(6月30日)就全面退出核電、擴建再生能源通過一系列法案。投反對票的只有左翼黨。由此,德國成為第一個立法退出核電的工業大國。逐步以可再生能源代替核能。

  點評:自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泄漏到德國宣布退出核電發展國家的龐大隊伍,能源安全問題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人們逐漸開始反思到底核電之路該如何走。從短期看,德國的決定不會引發西方國家的關閉潮,但將影響他們的核電戰略,激發起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開發熱潮,最終影響世界發展進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