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面臨機器人代工時代新挑戰

時間:2012-01-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微觀生活到規模化操作,機器人正在滲入人類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一場可以預見的“機器人代工”時代必將到來

  從微觀生活到規模化操作,機器人正在滲入人類生活中的細枝末節——一場可以預見的“機器人代工”時代必將到來,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眼下機器人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作為世界第一的勞動力大國,中國應該預見到這種發展趨勢。”太原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謝剛說。

  近年來,在人們熟知的汽車制造、焊工作業等領域,大量“機器人員工”已經被引入。與人類相比,出現在一線生產崗位的機器人操作更準確,具備更高的承受力,并且帶來了成本降低和技術進步。

  在中國最大的煤化工企業集團山西晉煤集團,“機器人車工”的現場作業已經頗為熟練。它們的動作整齊劃一,生產出來的產品少有瑕疵。晉煤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與人類相比,出自機器人車工之手的產品質量更加穩定。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也對外宣布,將在未來3年研制百萬機器人,用于協助人類進行一線生產,這些機器人可應用于拋光、打磨、噴漆等諸多崗位。

  而在日常生活中,機器人身影也悄然出現。

  目前,出自機器人“奧特曼”之手的“奧式削面”已經悄然面世。“奧式削面”可根據顧客喜好調節面條薄厚,很多顧客在食用后,都對這個“削面師傅”豎起大拇指。

  “從全球來看,家電生產、汽車制造中已經基本實現機器人作業。而在石油勘探、化工制造以及核電站等危險環境下,則更需要機器人盡快投入使用。”謝剛說。

  資料顯示,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機器人開始進入工業領域。從目前看,全世界60%的機器人出自日本,尤其是高端機器人。作為機器人新興市場的中國、東南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也出現顯著增長。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正向電子信息產業以及建筑、采礦等領域延伸。專家預計,未來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速有望達到25%左右,用于物流、搬運的移動機器人每年增幅將不低于20%。

  專家分析,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市場炙手可熱的領域,世界各國都在搶占先機,以期贏在“第一起跑線”。此前有媒體報道說,日本打算在2020年用機器人逐步替代工資高昂的勞工,以占據價格優勢。

  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也初露端倪。資料顯示,隨著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特別是作為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的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工業機器人的裝配量將會快速增長。“無論‘機器手臂’還是更高端的機器人,投入使用后都會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謝剛說,比如在拋光崗位,機器人投入使用后成品率可從87%提高到93%。

  專家分析說,機器人承擔的是一些重復、簡單的工作,長遠來看,機器人的投入使用不僅有利于一線生產工人提升工作檔次,告別枯燥、技術含量低的生產勞動,也能在新的工作崗位上釋放中國年輕人的創造力。

  “他們可以投入服務、研發等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中。一旦機器人大規模投入生產線,政府就要想辦法對被替換下來的那部分員工進行再培訓,使其重獲操作、維護機器人的工作機會,或者進入一些伴隨機器人而產生的新部門就業。”謝剛說。

  不過,受訪專家也表示,由于機器人的相關程序開發并不容易,目前中國加工型企業的利潤空間普遍較小,短期來看,很難做到大規模使用工業機器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