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文提出5年之后中國將基本淘汰白熾燈。據估算,取代白熾燈形成的市場規模將高達幾千億元,作為最好的替代品,LED照明產業五年內有望翻兩番。隨著上游芯片制造的三安光電的入駐,泉州的LED產業也開始在中下游產品研發和應用領域方面發力,目前正在醞釀成立企業集團,以抱團的方式把握住這次發展良機。
成立企業集團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泉州有兩三百家LED企業,目前只有少數企業涉足民用照明,其余企業集中在政府采購、酒店、辦公、工藝燈等領域。然而隨著許多國家大力扶持民用照明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轉型,進入民用照明已是一種趨勢。然而,泉州LED產業單位規模小,產業聚集程度低,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在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也進展緩慢。大多數企業仍分布在封裝、應用等中下游環節,上游的外延片、芯片很少涉足,利潤空間很低。另外,龍頭企業較少,規模普遍較小,此前有一位巴基斯坦的客商來泉州訂貨,一次下單9000盞,由于有時間限制,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接單。
要解決規模小、資金不足的問題,泉州LED產業在今年成立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但是由于聯盟機構只是一種松散型、無獨立法人的非經濟實體組織,這給聯盟的項目合作和實質性商務運作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聯盟提出成立產業聯盟經濟實體公司的構思并實施運作,以成為聯盟各成員單位日后進行商務運作的共同經濟平臺。
泉州市LED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潘一鳴介紹,目前聯盟正在進行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推動成立企業集團。按照規劃,企業集團將由涉及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共同組成,在生產和產品上能形成互補,此外成員之間互相擔保貸款,以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這對加強聯盟內部合作的緊密度和創新項目的順利開展、爭取國家政策性的扶持將有實質性的幫助。而企業集團的最終目標,是整合成員各自的資金和技術優勢,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推動整個企業集團上市。
三安光電入駐完善產業鏈
在三安光電入駐安溪后,泉州LED產業已經具備了從上游芯片到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這也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會。要搶占室內照明的市場,就必須在研發和擴大生產規模上進行大量投入,這也是目前泉州大部分LED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除了以企業集團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外,記者從泉州市LED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了解到,目前也在與相關部門商討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EMC模式已在廣東嘗試推行,這是用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投資方式。這種模式允許用戶使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降低目前的運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種全新的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融資短板。這種模式由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三方合作,比如政府需要采購一批LED產品進行路燈改造,由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給企業去生產產品,其后由政府將一定比例的節能收益按季度支付給金融機構,時限為3至5年不等。這種方式解決了LED路燈示范工程投入大、風險高的問題,也保障了生產、消費和金融三方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