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紡織業為何不堪棉花一擊

時間:2011-11-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一年來,棉花價格呈現歷史罕見的“先翻倍、后腰斬”的劇烈波動態勢。棉價暴漲,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被人們戲稱“棉花掌”;棉價急跌,又使不少人被棉花套牢,于是被冠以“棉花套”。

  近一年來,棉花價格呈現歷史罕見的“先翻倍、后腰斬”的劇烈波動態勢。棉價暴漲,不斷創下歷史新高,被人們戲稱“棉花掌”;棉價急跌,又使不少人被棉花套牢,于是被冠以“棉花套”。

  輕飄飄的棉花忽上忽下,價格飄忽不定,不僅讓棉農欲哭無淚,而且傳導到棉紡、化纖、服裝、家紡,甚至紡織機械等諸多領域,給了紡織業重重一擊。

  “實踐證明,沒有什么比棉花價格的劇烈波動更糟糕的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棉花價格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已經成為目前紡織工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暴漲急跌,棉價猶如過山車

  2010年9月初,我國內地的新棉花剛上市時,均價才18000元一噸,僅兩個月后,價格就暴漲到32000多元,漲幅近80%;2010年12月份回落至每噸26000元后,今年2月份又飛漲至34000元的高位;從今年3月起,棉價從每噸30000多元的高價位一路狂跌,截至11月24日已經下滑到每噸不足19000元。

  紡織產業是一個鏈條,下游棉紡廠經營狀況不好,上游棉農的日子不可能好。10月、11月本應是各地棉農賣棉、棉商購棉的旺季,然而今年的棉區與去年相比,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巨大反差。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是個“產棉大縣”,這里幾乎家家都種棉花。德州市棉花行業協會會長馬俊凱表示,今年籽棉收購價格太低,目前在每斤3.9元左右,去年同期是7.1元。現在出售,棉農有可能連本錢都收不回來,所以都遲遲不賣。

  與去年同期的搶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棉農和收購加工企業的交易陷入僵局,棉花加工不掙錢,許多企業仍在忐忑觀望。

  “今年是我干紡織十多年來最困難的一年。”一位山東的棉紗廠負責人對記者說,“在國際金融危機時都未停產的廠子,目前已停產一個多月了,而且還不能開工,開不開工都賠錢。現在還有200噸的庫存沒賣掉。”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囤棉時的價格為每噸30000元,現在已經跌到19000元,再加上水、電、租金、人工等費用,每賣一噸棉紗恐怕就要虧掉近萬元。”

  資金緊張,棉價絆住紡織業

  如果說人工成本上漲、出口不暢等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外部硬性壓力,那么棉花價格暴漲急跌很顯然已經成為紡織企業成長的“軟絆腳石”,部分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幅度少則20%、多則翻倍,導致企業資金緊張。

  “前期棉價大漲時,企業因擔心原料供應短缺而大量搶購棉花。當時的進貨成本比目前的棉價普遍高出三四成。”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對記者說,“現在高庫存碰上價格暴跌、需求不振,占用了企業的大量資金,使一部分紡織企業的資金周轉陷入困境。”

  “在紡織工業聯合會近期進行的調研中,"融資"已經超越"訂單"成為企業普遍反映的第一難題。”王天凱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紡織行業財務成本同比上漲了34.49%,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4.48個百分點。

  以前人們普遍認為,棉賤傷農,棉貴傷企,棉花價格降了對紡織業是利好。“實際上,降價帶來的風險更大。”王天凱介紹,棉價大降,結果大家反而不買,都在觀望;同時,一些外商反而以此為借口向末端產品壓價,很多加工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買漲不買跌的心態讓國外客戶不敢下單,導致需求量減少。南京泓祺服飾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出口美國的女裝,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我們向客戶報價一般都要提前兩三個月,比如明年初的訂單,現在價格都已經報給客戶了,而客戶要拿貨后一個月左右才給貨款。棉紗價格隨著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就給我們報價提出了難題。如果下了訂單幾個月后棉紗價格漲了,客戶會要求按原報價執行;如果價格跌了,客戶又會要求我們按實際行情下調價格,否則就不要了。

  紡織業應對棉價波動束手無策,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棉花流通。為了減少進口棉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保護棉農利益,我國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制,而我國規模以上棉紡企業有1.2萬家,最終拿到配額的企業僅約1000家,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無法利用國際市場價格“洼地”來平抑成本,無形中減弱了企業利用國際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

  熨平波幅,集中力量調結構

  為了解決棉價暴漲暴跌的狀況,今年國家首次以19800元/噸的敞開收儲價進行收儲,目的就是為了穩定棉價,熨平棉價大起大落的波幅。

  國內外棉花價格劇烈波動,嚴重影響了國內紡織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去年由于棉價暴漲,很多廠長都關心棉花去了,因為棉花運作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管理升級帶來的利潤。”王天凱說。

  由于企業正常運轉要保持至少20天的庫存,去年棉價瘋漲時,紡織企業不得不瘋狂采購。如果紡織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實力,踩在點上低位買進的話,那么一噸棉紗就能凈賺1萬元。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盯住棉花,遠比調結構見效快。

  然而,當前我國紡織業,尤其是棉紡業的產業結構還很不合理,處于產業鏈兩端的研發設計環節與營銷服務環節的企業較少,處于中端制造環節的企業眾多。制造環節利潤較薄,受成本制約最大,最容易受到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王天凱說,今年1月至9月,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出口數量增長只有2.8%,這意味著很多產品的出口數量出現了停滯甚至同比下降。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已成為當務之急。

  “紡織行業出口依存度大,產業鏈條長,最前端連著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后端連著居民消費和出口。”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分析,棉花等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用工成本大幅上漲、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等環境因素變動對行業發展影響較大,同時,紡織業也是最容易受到貿易保護勢力打壓的重點領域。在所有這些外部因素疊加影響下,許多企業表示,是在苦苦掙扎下才維持當前的經營狀況。展望明年,紡織行業運行狀況的不確定性依舊有增無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