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稀土產品出口需要受到海關“參考價格”的約束。這對稀土出口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若稀土產品報關價格低于參考價,就無法出口,否則視作有走私嫌疑。但尷尬的是,國內稀土現貨市場已經大幅下跌近5個月,而海關參考價尚未來得及充分接軌,導致價格倒掛,出口進一步受阻。
華中一家擁有近千噸出口配額的稀土冶煉企業總經理稱,目前鐠釹金屬的“海關參考價”為320美元/公斤,約合人民幣201.6萬元/噸。但目前國內現貨市場的鐠釹金屬已經不足80萬元/噸。即使加上資源稅及各項出口費用,這一價格也明顯過高。參考價與現貨的嚴重倒掛,加大了正常出口的難度。
上述信息也可以從海關總署定期公布的出口數據中看出端倪。以氧化鈰為例,根據海關數據,該品種今年9月的出口數量是740千克,平均價格116.9美元/千克,約合人民幣74萬元/噸。但根據百川資訊的報價,國內氧化鈰在9月的最高現貨價格也只有15萬元/噸,目前更是降到了13萬元/噸左右的水平。
“目前市場已經跌得這么厲害了,參考價卻沒有降到位,貨根本出不去。”上述人士向筆者透露,市場的持續低迷已經讓出口需求大受打擊,企業無法根據海關參考價來進行正常出貨。
據了解,9月初,國內多家稀土企業已經聯合向海關方面遞交了申請書,希望出口參考價能夠適當結合現貨市場情況,作出相應調整。但“目前還沒有收到明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