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生產非晶合金變壓器的唯一龍頭企業,置信電氣已有數十年的資深行業經歷。十年間,從引進國外技術、到自主創新后進行產品升級;從盈利狀況不佳到資產收益率大增,置信也在資本市場演繹了一出“丑小鴨”變身記。
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包括生產非晶變壓器鐵芯和非晶變壓器在內的9家子公司合力共振的格局。
對于稱得上傳奇的成長經歷,記者不禁產生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記者梳理其歷年年報與融資公告發現,該公司2003年上市,主營業務從過去生產母線槽到現在的非晶合金變壓器。至今只有過一次再融資行為:2007年融資3.5億元用于非晶合金變壓器兩期項目的生產,如今第一期項目完成,正在開展第二期的投產。
公司年報顯示,2003-2005年公司的盈利狀況并不好,但2007年-2010年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在20%以上,顯示出較好的成長性;從其現金流狀況和較少的融資需求來看,公司基本能自給自足地擴張和發展,表明過去盈利質量較好。
但今年三季報顯示,置信本年業績下滑比較明顯,一些機構紛紛認為非晶合金變壓器進入了“短暫寒冬”,公司高管告訴記者,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占其銷售份額60%的江蘇市場招標項目未中標所致。
而據記者分析,業績不佳首先與市場的激烈競爭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毛利率嚴重下滑有關;其次,電力設備行業整體呈現的與電網建設同步的周期性也是背后的因素之一。
顯然,此前的數據并不能得出公司未來會有極大增長的結論,公司目前上游非晶帶材仍主要依靠進口,議價能力低,另外市場銷路是否能打開也存在風險,目前產能大于需求。
但好消息在公司停牌兩個月后的11月15日晚間來臨,國家電網公司與國內非晶變壓器上游帶材生產商——安泰科技進行合作(與其成立合資公司),并收購或認購置信電氣部分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一重組方案一經公布立馬引起二級市場兩天兩個漲停板的強烈反應。記者認為,投資者的信心正是來自于重組方案為公司解決了上游材料和下游銷路兩大擔憂,配合國家節能減排的大趨勢,置信電氣主營業務將受益明顯。
種種跡象顯示,這一遵循穩健經營路線的公司,發展之路將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