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即將公布 化纖類上市公司聞風而漲

時間:2011-11-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棉農不再種棉改種麥的形勢下,棉花很可能再次面臨短缺,而大力發展化纖產品則可以化解市場對棉花的需求,以解決棉花不足的問題。

  日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傳出消息稱,“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已獲工信部通過。隨后,化纖板塊出現普漲。而化纖板塊普漲的源頭則來自于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技術的研發創新這項舉措。

  而且,對于高性能纖維的發展不止在紡織“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還同時在新興產業規劃和化工“十二五”規劃中提了出來。

  新鄉化纖(000949,股吧)董秘王文新向《證券日報》記者談到,紡織業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到關于重點發展纖維技術等舉措對整個纖維行業來說是個利好。

  纖維產品創新空間較大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提高紡織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尤其是關鍵技術的創新,形成自主創新體系。在規劃中提到,將提高超紡、高紡、功能性、差別化等纖維技術的創新,加強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的技術研發創新以及生物質等可再生資源纖維技術的研發。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紡織工業在部分化纖產品的創新能力、研發方面尚不足,而這部分正是此次“十二五”規劃重點開發的項目,這些項目都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在總體目標中強調了轉型升級,這都說明我國對紡織業發展的政策方向具有前瞻性,未來我國紡織業將獲重大發展。”

  熊曉坤認為:“強調對此類化纖產品的關注是由該類化纖產品本身優越的化學特性決定,并且其應用領域較廣。”事實上,高性能纖維具有耐腐蝕、耐高溫、高強度等特性,應用領域包括航空航天、交運設備以及日常生活等,具有天然纖維和普通合成纖維無法比擬的特性。

  “另一方面,我國化纖行業面臨結構性產能不足的情況,加大對該領域的關注,和行業轉型升級將極大的提升我國紡織業的綜合實力。”熊曉坤說道。

  目前,我國傳統化纖產能過剩,但對位紡綸、碳纖維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性能纖維卻仍需大量進口。其中對位紡綸全國年需求量約5000噸,進口依存度超過95%。

  東興證券研報指出,國務院新興產業規劃、化工“十二五”規劃和紡織“十二五”規劃均將高性能纖維作為重點發展行業,未來整個行業或將得到較大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產值的年均增速在20%-25%之間。

  期待碳纖維技術創新

  新鄉化纖董秘王文新則向記者談到,化纖品種繁多,因此受到的影響將會有所不同。據了解,在國務院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碳纖維也是新材料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對碳纖維、對位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的年均需求增速保持在20%左右。自“十一五”起,政府便對高性能纖維的研發生產實行減稅和資金補貼。

  國元證券(000728,股吧)分析師賴藝棠認為,根據“十二五”規劃,在紡織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的產業技術創新被委以重任,而目前我國高端纖維材料,尤其是碳纖維方面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因此,這一領域中有技術優勢的個股無疑是紡織板塊中最值得深挖的。

  東興證券研報認為,碳纖維全國年需求量約5500-6000噸,國內產能只有約1600噸,且多為低端產品,進口依存度約7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全國年需求量約1.5萬噸,國內產能不足1萬噸,進口依存度也接近40%。因此未來我國高性能纖維市場存在巨大替代進口的空間。

  棉價波動推動化纖行業發展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化纖產品的創新與技術研發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有發展空間之外,棉價大幅波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從2011年3月開始,棉價一路跌至20000元/噸左右的價格,此后,今年國家首次定下19800元/噸的敞開收儲價,對穩定棉價、防止棉價繼續下跌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棉農種棉成本上升、天氣不好等原因,致使有部分農民拔棉種麥。種種現象來看,棉價很可能暴跌之后,再次暴漲。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表示,倘若棉農再次受市場情況影響,而采取盲目跟風式的種植計劃,驟減的棉產區面積將極大地影響棉花產量,而這勢必掀起新一輪的棉價“過山車”,使產業鏈再次受挫。受這種高波動的價格沖擊影響,產業鏈上的部分中小企業將被推向生死存亡的邊緣,也將進一步制約該產業的發展。

  可以想象,在棉農不再種棉改種麥的形勢下,棉花很可能再次面臨短缺,而大力發展化纖產品則可以化解市場對棉花的需求,以解決棉花不足的問題。

  新鄉化纖董秘王文新認為,棉花與化纖都屬原材料類,化纖產業的發展與棉花多少還是有關聯的,但關聯有多大,還不好說。

  多方提升紡織業技術升級

  紡織“十二五”規劃還提出重點開發新型紡紗技術與毛、麻、絲專用加工技術等。對此,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向記者談到:“在開發初期或將增加企業研發成本,對企業發展提出一定的挑戰。但是長期來看,對提升產品整體質量,多元化產品類別,降低企業成本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除了對紡織產品的技術提升,我國紡織機械仍舊是紡織業存在的技術短板。在紡織“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提及了關于新型紡紗設備、織造設備等關于紡織相關產品設備的開發。熊曉坤認為:“我國加大紡織設備的開發將進一步縮小我國設備和國際水平之間的差距。”

  對于我國大型紡企的紡機進口現象,熊曉坤提出:“紡機生產企業可以選擇市場需求迫切、硬件投資低以及軟件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先行開發,逐步擺脫對國際進口設備的依賴,再通過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對國際市場發展趨勢的把握,真正樹立國產品牌優勢,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