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科學家研制無線心臟起搏器

時間:2011-11-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位于英國劍橋的科技公司“劍橋顧問(CambridgeConsultants)”和美國加州的“EBR系統”公司專門聯合成立了一個團隊來研制無線心臟起搏器。

  如今,全世界有數百萬人通過在胸腔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來幫助心臟維持正常的跳動,然而,心臟起搏器并非沒有任何問題,大部分心臟起搏器(包含電池和電子控制系統)經常會被安裝在患者的皮膚下面,一些纖細而富有彈性的導線從這個盒子引出,通過靜脈進入心臟的合適區域。這些導線能夠對心臟的電活動(在心肌收縮時會被一組充當天然心臟起搏器的特定肌肉細胞所控制)進行檢查,然后把得到的信息傳送給人工心臟起搏器進行分析,如果自然的心臟活動被視為是不正常的,那么人工心臟起搏器的電池將會釋放一定的電量來引起心肌收縮,從而幫助心臟完成起搏活動。

  在人體內植入一個人工心臟起搏器是相當容易的,但是要植入那些導線就比較困難了,對于某些患者來說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導線植入失敗,想移除它們可能需要手術才能完成,此外導線還存在帶來感染的危險。

  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了,因為無線心臟起搏器馬上就要投入市場了。位于英國劍橋的科技公司“劍橋顧問(CambridgeConsultants)”和美國加州的“EBR系統”公司專門聯合成立了一個團隊來研制無線心臟起搏器,目前已經研發出了一套被他們稱之為“無線心臟刺激系統”(簡稱WiCS)的產品。11月14日,兩家公司聯合宣布,搭載WiCS的首臺設備已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臨床試驗,這些試驗涉及歐洲各地醫院的100名心臟病患者,其中有些人飽受起搏器導線問題的折磨。

  心臟起搏器一般都會有一根單獨的導線通到心臟四個腔室中的一個中去,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兩根或三根導線,每一根通到不同的腔室中,這些額外的導線能夠提供眾所周知的心臟再同步治療,能夠對心臟的左右兩側進行刺激,加強心肌收縮的幅度,促進心臟完成起搏活動。但是,把導線插入到心臟左側是非常困難的,最佳的路線是先經過心臟的右側。

  而WiCS并沒有使用導線,而是采用了一個微小的無線電極,寬3毫米,長13毫米,大小和一個長粒大米差不多,它能夠和普通電極一樣利用導管(小軟管)植入到人體之中。因為摒棄了導線,所以整個操作過程非常簡單,而其中的關鍵是如何對電極進行控制。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超聲波來解決,也就是利用一個大小和心臟起搏器差不多,名為“脈沖發生器”的盒子來完成,但是它需要被放在胸腔下部(如上圖所示)。當脈沖發生器向無線電極發出超聲波脈沖信號時,聲波的能量就能振動電極的接收器,這種機械振動能夠被迅速轉換成刺激心臟所需的電能。

  目前,WiCS僅用于導線難以到達的心臟左側,換句話說,它將和連接心臟右側的傳統心臟起搏器搭配使用。當傳統心臟起搏器產生一個脈沖信號來刺激心臟右側時,脈沖發生器就能檢測到該信號,接著發出刺激心臟左側的脈沖信號。研究的下一步就是把傳統心臟起搏器和脈沖發生器整合到一起,作為一個整體植入到人體之中。根據劍橋顧問公司全球醫療技術負責人安德魯·迪斯頓(AndrewDiston)的介紹,通過植入無線電極,將會為心臟病患者在不同的條件下的治療提供更多的自由,同時提高起搏器的穩定性。最后,迪斯頓相信,這套系統能夠讓心臟起搏器完全拋棄掉導線,實現完全的無線控制,而這對于醫療科學領域將是非常偉大的貢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