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物聯網技術和標準不斷“破關”,產業鏈逐步形成,應用領域日益擴大,為“十二五”物聯網產業跨越發展奠定了基礎。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我國物聯網產業將進一步加快應用拓展,強化區域布局,推動產業鏈不斷完善,改變“國內比國外熱、政府比市場熱、產業比應用熱”的局面。
市場浮出水面
物聯網是搶占全球新興產業制高點的“殺手锏”。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在《求是》雜志撰文指出,加快發展物聯網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要求,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選擇。他強調:“物聯網成長潛力大、帶動力強、綜合效益好,不僅本身蘊含著巨大的戰略增長潛能,而且能夠有力地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無線射頻識別(RFID)產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低頻和高頻RFID相對成熟;全國有1600多家企事業單位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年產量達24億只,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其中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通信設備制造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擁有全球最大、技術先進的公共通信網和互聯網,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接近1000萬,已成為全球最大的M2M市場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
前不久,2011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委托新華社發布《2010~2011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預計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300億元,安防、交通和醫療3大領域有望在物聯網發展中率先受益,成為物聯網產業市場容量大、增長最為顯著的領域。新華社副社長周錫生在發布該報告時認為,未來5年,全球物聯網產業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5年將接近3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接近25%。保守預計,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實現5000多億元的規模,年均增長率達11%左右。
但專家指出,我國物聯網產業核心環節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參差不齊,導致物聯網產業標準制定和應用發展遲緩。雖然從全球物聯網發展來看,中國與美歐日韓等并駕齊驅,但目前在物聯網核心器件和軟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尋求應用突破
面對當前物聯網應用需求層次偏低,商業模式不夠清晰,資源共享不足,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下一步物聯網發展須在應用方面尋求突破口。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指出,物聯網應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以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先導應用為引領,注重自主技術和產品的應用,開展應用模式的創新,凝練并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形成通用、標準、自主可控的應用平臺,加快形成市場化運作機制,促進應用、技術、產業的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鄔賀銓認為,目前物聯網“國內比國外熱、政府比市場熱、產業比應用熱”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十二五”期間,我國物聯網產業將在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重點領域積極開展應用示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鄧中翰說,物聯網必須能夠提供出它的核心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將物和物的連接、人和物的連接、人和人的連接增加從終端到中央端、局端的智能價值,這才是物聯網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一個產業的核心價值所在。鄧中翰表示,只有突出智能服務的特征,才能建立起一個巨大的物聯網產業。IBM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認為,物聯網只有在三網融合、兩化融合中提煉出更多更新的智慧解決方案,在跨行業應用中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優化區域布局
國家倡導發展物聯網產業,借以實現經濟轉型和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各地政府紛紛響應,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周錫生認為:“地方政府積極參與,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不少一二線城市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
專家強調,各地在發展物聯網產業時,必須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結合現有基礎和優勢,突出發展重點,按照有利于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有利于以點帶面推進產業長期發展的原則,防止同質化競爭,杜絕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
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物聯網產業地圖白皮書》表明,目前我國物流網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等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中國物聯網產業重點城市的分布,與信息產業區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目前國內將物聯網產業作為優先發展領域的重點一線城市,基本都是信息產業強市。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梁勝說,北京發展物聯網產業將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應用惠民生”為主要思路,搭建“1+1+N”的總體架構,即1個市應急指揮平臺、1個市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多個由部門和區縣建設的物聯網應用管理系統和平臺。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堅介紹,從2010年開始,上海物聯網發展在應用示范、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等領域取得了突破,目前已在嘉定、浦東、楊浦、長寧等區設立物聯網產業基地。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共認定了5個物聯網基地,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相繼制定出臺了推動物聯網發展的規劃,汕頭、茂名、云浮等市結合本市的特點正在研究制定物聯網發展規劃。截至2011年5月,廣東物聯網專利申請達870件,占全國的14.50%。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沐華平表示,“十二五”期間,重慶將在物聯網城市、智能工業、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物流、智能農業、智能醫療、環境監測等八大領域建設一批重點示范應用工程,實現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