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十二五醞釀再擴容 國內光伏市場欲啟動先整合

時間:2011-11-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有望將“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上調至15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目標為1400萬千瓦。

  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有望將“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上調至15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目標為1400萬千瓦。而此前備受業界關注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也有望近期提高至8厘/千瓦時。一系列政策動向都彈奏出國內光伏市場即將大規模啟動的強音。

  與此同時,工信部將以加強多晶硅行業準入為契機,推動國內多晶硅企業整合。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近日表示,政府將鼓勵光伏企業與電力企業加強合作。這被進一步認為是多晶硅之外,光伏產業向下游整合的政策信號。

  分析指出,五年1500萬千瓦的新裝機目標的提出,預示著未來5年國內太陽能發電(特別是光伏發電)市場蛋糕將可能遠遠超出市場預期,這對于目前因國外市場需求不佳而陷入困頓的國內光伏全產業鏈是極大的提振。而光伏全行業領域的整合,也預示著“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產業格局將出現顯著變化,龍頭企業特別是國字頭企業提前擺脫行業低迷,進而做大做強,將成為明顯趨勢。

  國內市場加碼

  光伏發電裝機目標由此前的900萬千瓦上調至1400萬千瓦,顯示出政策力挺“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產業大發展的決心。要知道,2010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量僅近90萬千瓦。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提高,以及光伏上網電價將出細則,則預示著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擴容已箭在弦上。

  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5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太陽能發電市場的全面啟動,意味著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價附加補貼需求將隨之擴大。根據初步核算,截至2011年底,電價附加補貼資金缺口將達到200億元。而按照目前4厘/千瓦時的標準,每年收取的電價附加補貼資金只有100億元。因此,調整電價附加已迫在眉睫。

  他指出,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未來將視CPI變化情況擇機而出。根據方案,電價附加有望上調至8厘/度,在目前4厘/千瓦時的標準上增加一倍。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國內光伏上網固定電價政策,吸引大批企業投資國內光伏電站建設,甚至一度引發西部光伏電站“搶裝”潮。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近日表示,未來,相關部門還將出臺國內光伏上網電價實施細則,進一步吸引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一家在西部從事電站投資的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按照目前的固定上網電價水平,當光伏電站系統成本為16元每瓦時,投資收益率可達8.2%,投資回收期為8年,投資回報預期可觀。而且,隨著目前組件成本不斷降低,收益率對于投資者會越來越有吸引力。

 

  多晶硅率先整合

  盡管國內市場的春天即將到來,但今年以來因國際市場需求一路下降而備受打擊的國內光伏組件及多晶硅生產商目前正經歷徹骨的“寒冬”期。今年以來,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持續下跌,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統計結果顯示,截至11月9日,國內多晶硅主流報價20-23萬元/噸,比年初(2月15日)68-74萬元/噸的報價下跌2/3。硅業分會預計,到11月底,國內九成多晶硅企業將陷入停產關閉狀態。電池組件價格也在一年之內大幅下降。

  在此背景下,推進多晶硅行業整合已成為政策考慮的重點。日前,有媒體報道,工信部近年來推進多晶硅行業準入取得實質性進展,首批多晶硅準入企業名單將公布,而樂電天威、新光硅業等4家企業已達到國家準入標準。

  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國內多晶硅行業整體陷入低迷的背景下,工信部有意借此次首次準入名單發布契機,推動國內多晶硅行業整合工作。據了解,此次入圍的企業均符合《準入條件》要求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80千瓦時/千克”等標準要求,這些準繩或也將成為整合主體的資質要求。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王海生認為,行業整合的推進伴隨的是扶持優勢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因此,像新光硅業、天威保變、保利協鑫這樣已達標企業,未來5年就可以借機加速擴張生產規模,在國內市場全面啟動前占據有利位置。

  電企或掀擴張潮

  在多晶硅領域整合推進的同時,光伏產業鏈上游環節或也將迎來整合期,特別是在眾多大電池組件生產商也深陷“寒冬”之際。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一些中字頭電力集團也在加速向光伏產業鏈下游擴張,特別是在電價將迎來新一輪上調期的預期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有望加大,大型電力企業將漸漸步出虧損,其加快在光伏產業布局的動力也會隨之增大。

  丁文武表示,政府將鼓勵光伏企業與電力企業加強合作,并給予支持。這一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上述趨勢的存在。

  目前,國內電力企業主要從事下游光伏電站的開發運營,在此前國內啟動的兩輪光伏發電特許權招標中,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中”字頭企業成為主要中標者,囊括了前兩輪共計300兆瓦電站項目。上游的諸如無錫尚德、賽維LDK及英利綠色能源等組件生產巨頭,均成為這些電站項目建設的主要供貨商。

  一直以來,國內光伏設備制造市場格局以民企為主。但不少業內人士紛紛預計,這一現象在不久的將來或逐漸改變。國內一家大型投資公司負責人指出,在目前光伏行業極度不景氣以及國內市場因上網電價政策落實開啟在即之時,整個產業發展很有可能沿襲風電產業發展的路徑,即國有企業從下游電站運營開始,逐漸滲透到制造業領域,成為光伏制造業的主力。

  有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近兩年來,國內光伏電站招標及“金太陽”示范工程推進過程中,均曝出因組件質量不合格或延期交貨而導致的工程項目開工率不足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下游電站開發商開始積極謀劃向上游組件制造領域擴張,以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控制成本,并確保電站發電效率。這或許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光伏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