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解析:中國風電“矛盾”

時間:2011-11-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風電的矛盾是什么?站在世界風能發展的高度來研究中國風電發展的目標、技術路線、設備質量、技術創新、并網和諧發展、產業國際化、低碳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十三對"矛盾",急需找到解決方案。”

  “中國風電的矛盾是什么?站在世界風能發展的高度來研究中國風電發展的目標、技術路線、設備質量、技術創新、并網和諧發展、產業國際化、低碳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十三對"矛盾",急需找到解決方案。”在日前舉行的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中國風能協會會長賀德馨表示。10月31日,在埃及開羅的第10屆世界風能大會上,賀德馨剛剛當選為國際風能協會主席。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安裝風電裝機容量已超過600萬千瓦,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風電市場。目前,中國風電設備研制能力大幅度提高。1.5兆瓦與3.0兆瓦機組實現規模化生產,5兆瓦風電機組已經下線,6兆瓦以上機組正在研發。同時,在大規模發展風電帶來并網問題和風電設備的可靠性問題上也開始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加強了能力建設。

  “為此,我們要努力完成從風能大國向風能強國,從風能制造到風能創造,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賀德馨說。

  第一是水平軸風電機組與垂直軸風電機組。就大型風機而言,水平軸機組相對成熟。垂直型機組沒有解決好動力穩定性問題,效率也偏低,目前主要是在中小型風電機組中使用。

  第二是雙饋跟直驅型風電機組。中國直驅型的比例在上升,去年達到22%,差不多相當于國際上的18%。

  第三是兆瓦級風電機組與多兆瓦風電機組。國內90%機型是1~1.5兆瓦,國際上是83%。很多企業都在進行研發6兆瓦風機與7兆瓦以上風機概念的設計。1.5~2.5兆瓦風電機組是陸上風電場的主流機型,3~5兆瓦風電機組適用于近海風電場,5兆瓦以上風電機組適用于深海風電場。多兆瓦風電機組的研發會帶來風電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如超導技術等。

  第四是陸上風電與海上風電。海上風電是風電發展的一個方向。整個歐盟的海上風電的比例較大,這提示我國研究、示范、積極穩妥發展海上風電。

  第五是集中式風電場與分布式風電場的矛盾。在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高電壓、遠距離輸送。在風能資源欠豐富和靠近負荷中心的低風速地區以及復雜地形地區可以發布分布式風電場,在當地消納。現在應該集中與分布并舉。建設電網友好型的風電場和風電友好型的電力系統。發展風電功率預測技術、規模化儲能技術以及電力系統運行實時調度和控制管理技術,建設特高壓智能化電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風電的優化配置和消納。

 

  第六是風電和環境的矛盾。開發風電機組低碳制造技術,將風電場建設與環境融合在一起考慮。

  第七是風能與其他能源的矛盾。風電要有序發展,多能互補發電系統是解決風電隨機性、波動性和不可控制的一種措施。目前應用較多的是中小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規模化風光儲發電系統以及風電與抽水蓄能互補系統也都在示范。

  第八是風電技術和風電產業的關系。風電產業是綜合性很強的高科技產業,要依靠技術進步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要多關注制造技術,要特別加強風電機組抗疲勞制造技術以及安裝、運行和維護技術。

  第九是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

  中國一定要從國情出發,堅持自主創新。同時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十是處理好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的關系。風能技術是一項高新技術,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和工程技術。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必須加強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工作,要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真正做到風電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

  第十一是發展機制要做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相結合。從去年開始,我國新成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型試驗平臺,開展前沿關鍵技術的研究。這是提高創新能力技術和水平,促進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人力資源是技術創新之源。根據發展需要,構建管理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工型人才教育培養體系,要特別重視創新型的學術帶頭人和青年科技骨干的培養。

  第十二是標準規范和因地制宜的關系。建立健全風電設備的技術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是風電技術進步的重要支撐。一方面要完善標準化體系,另一方面要針對中國氣候和地理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地研究標準的差異化。

  第十三是科技投入與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多元科技投入機制。這幾年“863”、“973”項目有幾億元投資在風電上,要得到很好的回報,需要建立客觀、公正的風力發電評價體系,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為中國風電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賀德馨表示,風能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策、法律、技術、產業、金融、教育、社會等方面,應用科學發展觀對我國風電技術發展戰略和路線進行深入研究,制定風能產業技術路線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