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品油定價方案在數月前就已經交到國務院,目前國際油價水平較為穩定,年內推出新方案的可能性較大。”10月13日,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對記者稱。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新方案將進一步突出市場的導向原則,縮短調價周期。“上述發改委研究員稱。
而對于業界最為關心關于發改委是否將成品油價格定價權下放給三大石油巨頭,該人士則表示,這還需要國務院最后定奪。
“參照近期成品油調價中的說法,國家發改委對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描述是有控制地間接接軌機制,這符合預期成品油調價機制的改革方式,即調價周期從22日縮短為10日。調價不再上報國務院批準,達到既定規則標準即自動上調。”申銀萬國石化行業分析師鄭治國稱。
事實上,對于醞釀多時的新成品油定價方案,國家發改委在此之前就已將操作方案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發予幾大石油公司。
在該意見稿中,除將成品油調價間隔從目前的22天縮短至10天外,還提出兩個具體操作方案:一是,將定價權限下放給三大石油巨頭,二是,由發改委委托中介公司頒布調價。
根據第一個方案,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每桶40-130美元時,三大石油公司可以按照國家確定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及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情況自行確定調價方案,發改委不再發文。
而根據第二個方案,當國內成品油滿足調價邊界條件時,發改委將委托中介機構公布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和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企業可以此為基礎自主確定具體執行價格,每次調價政府不再發文。
“我們三大石油集團都傾向于采用下放定價權的方案。”中石油集團一位人士對記者稱,“按照國際慣例,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在該人士看來,給予石油企業自主定價權之后,將使得油企在上中下游的調度上更為合理,同時通過市場化的價格手段,可以保證成品油的供應更加穩定。”這些意見我們都有通過正常渠道在向上面反映。”
不過,雖然三大油企均積極爭取發改委放開成品油價格政府管制,但仍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一旦放開成品油價格管制,可能造成價格失控,特別是油價短期內急速上漲。
“畢竟中國只有三家石油企業,而且都是國字號,并不是真正的市場競爭格局,有可能出現聯手抬價的行為,到時可能影響整個相關產業鏈的穩定。”一位民營石化企業老板說。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認為,下放定價權是實現成品油價市場化的大趨勢。“但放權應該以改革目前國內石油企業壟斷格局為前提,否則,很易被壟斷巨頭操縱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