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柴油機起源于歐洲 在日本、中國尚未普及

時間:2011-10-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國內,提起柴油機時,大家腦海里可能首先聯想到的是大卡車或拖拉機,尾部也許還在冒著濃濃的黑煙。但若是向歐洲人提起柴油機,他們腦海里很可能先浮現出各種轎車的形象。這種差別與歐洲汽車的歷史密不可分。

  來自于歐洲的柴油機

  在國內,提起柴油機時,大家腦海里可能首先聯想到的是大卡車或拖拉機,尾部也許還在冒著濃濃的黑煙。但若是向歐洲人提起柴油機,他們腦海里很可能先浮現出各種轎車的形象。這種差別與歐洲汽車的歷史密不可分。

  歐洲人與柴油機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70年前就誕生了一款以柴油為動力的奔馳轎車,效率遠高于那個時代的其他汽油動力轎車。及至上世紀90年代,CDI(共軌直噴系統)技術的誕生極大推動了柴油汽車的發展與普及。而歐洲人大力發展柴油機也是有緣由的。歐洲的燃油絕大部分依賴于進口,其油價也相對的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出于省錢的考慮,民眾更傾向于購買省油的柴油車。所以柴油機的技術突破基本上都來源于歐洲的汽車制造廠,而目前歐洲的柴油汽車保有比例也是世界最高的。歐洲車企的全球擴張也直接帶動了柴油汽車在全球的普及。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全球主要汽車市場的柴油機占有量情況。

  歐洲一半的轎車使用柴油

  歐洲作為柴油機的發源地,柴油轎車的保有量極高。一方面,歐洲由于石油完全依賴進口,所以油價平均水平遠高于世界其他地區,柴油機省油的特點就身份受消費者的青睞。另一方面,歐洲各國在排放標準上更看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后者是溫室效應的元兇。而二氧化碳排放低于汽油機的柴油機理所當然的得到了各國政府的支持,因此歐洲柴油的稅率低于汽油。由于以上種種優勢,柴油機在歐洲很有競爭力。根據Wikipedia的數據,在2007年,接近50%的在歐洲銷售的新車使用的是柴油發動機。如果把SUV和皮卡也考慮進去,這一比例還會提高至少10%。

  美國民眾期待柴油轎車

  而美國情況則與歐洲不同。一方面,美國平均油價比歐洲要便宜一倍左右,因此柴油車省錢的特點并不突出。另一方面,美國的排放標準與歐洲不同,更注重對氮氧化物、顆粒物的控制,而這正是柴油機的軟肋。而受排放標準的影響,柴油的稅率也高于汽油,這讓美國柴油車的經濟性大打折扣。目前全美汽油車占的比例高達95%(包括SUV、商用車),許多加油站甚至沒有柴油加油泵。出于種種考慮,美國車企制造的柴油車通常都銷往歐洲而不在本國市場出售。不過許多美國民眾都在呼吁本國能有越來越多的柴油車出現。在ScientificAmerican網站上一位車主質疑:“為什么許多歐洲高性能的柴油車在美國不能購買?”而跟帖里大多是支持柴油車的,并抨擊州政府排放標準過時、車企與石油公司聯合牟利、對柴油的高稅率不合理等。

  中國和日本的柴油轎車尚不普及

  日本情況與美國相似。一方面,日本油價低廉,柴油經濟性并不突出。另一方面,日本的排放法規是各國中最嚴格的,柴油車難以獲批在國內出售。日本柴油車比例大約只有0.5%,不過許多日本車企都有生產柴油車型銷往歐洲。

  中國情況有些特殊。中國的國家排放標準基本上是照搬歐洲的,按理說有利于歐洲車企在國內大規模生產、銷售柴油汽車。但目前,雖然絕大部分的商用車和不少SUV使用柴油,使用柴油的轎車比例卻非常低,大約是0.2%,不僅遠低于歐洲,也低于柴油車尚不算普及的美國和日本。具體原因很復雜,會在后文陳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