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趨勢的調查結果出爐

時間:2007-09-24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公布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趨勢的調查結果

近日,日本權威科技研究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股份有限公司,向外界公布了該公司對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趨勢的調查結果,以及日本市場對商用機器人和家用機器人的市場需求調查報告。 [align=center] 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align] 這份調查歷時兩個月的調查,于2007年5月份開展,并于7月份結束。調查范圍相當廣泛,主要在以下四個領域開展:16個工業機器人,4臺電子包裝機器,12個商用和家用機器人,12種機器人外包裝和制造材料。調查對象是日本國內和國外的約100家相關的科技公司。 據富士經濟的這份調查報告顯示,近幾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呈逐年上升之勢,并且以每年3%的增長速度脹,且在2006年一年間,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銷售額就已高達4137億日圓。雖然在機動汽車和液晶顯示屏等行業,需求相對比較疲軟,但在機器組裝,物流運輸和單軸機器人銷售領域,全球市場則顯示出了蓬勃的生機,取得了可喜的數字成績。預計到2010年,全球市場的機器人全年銷售額有望大幅增長46.7%,一舉達到6068億日圓。這一數據和去年相比較,的確有大幅度增長。 就地區范圍來說,日本不僅是最大的機器人制造國,也依然是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所在國,日本生產的不計其數的機器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給自足。排在第2名到第四名的,依次是亞洲市場,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場對機動機器人汽車的需求,也呈現出了一股強勢,不久有望躋身前列。 在工業機器人中,雙臂機器人和帶有超過7個連接軸的操縱機器人預計市場需求將會飆升,需求數字在2010年將是2006年全年需求的14倍,銷售總額也將在2010單年達到490億日圓。而自動化組裝程序在日本的需求尤其大。這種局面的出現,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了日本人口結構的一個現狀和問題: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勞動力資源稀缺,同時也反映了全球市場上激烈的價格戰。 據富士經濟稱,2006年,在上述領域的機器人中,為人類從事工作的主要集中在雙臂機器人一類。而2007年這一狀況將會有所改變,機器人市場將會更加完整全面,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這些足類機器人上。目前,這一類工業機器人的主要雇主,是一些全球最主要的汽車制造商。然而只需加以時日,家用電子產品制造商亦有可能使用機器人,投放于產品組裝環節中。 反觀小型的直立型結合機器人,富士經濟預計,它們的銷售額將從2006年的226億日圓,增長到2010年的387億日圓,增幅高達71%!現階段,這一類型的機器人主要在汽車部件的組裝和運輸,移動電話和個人電腦的配置運輸等領域服役。鑒于自動操控系統在這些方面尚無法像自動汽車焊接和自動汽車涂漆技術上那樣成熟,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還是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 這類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就地區而言,日本還是渴求最大的國家。深層原因在于,日本的多數企業非常希望讓裝配程序自動化,從而擴大生產提高利潤,因此小型的直立型結合機器人占了總需求的50%。 就制造商而言,三菱電器(Mitsubishi Electric Corp)和三菱股份有限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聯手,提高了自動操控系統的功能性。Denso Wave Inc.,FANUC Ltd. 和德國的Staubli of Germany也在其列。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消費市場在2006年的需求總額就達到了20億日元。話雖如此,相對于工業機器人在06年的需求總額,仍顯微不足道。但是,能量支持系統和營救機器人在強有力的商業化推廣下,新的機器人制造商蜂擁涌入該領域的情況下,新產品不斷面市的前提下,消費市場有望在2010年翻3.2倍,銷售總額超過65億日圓。這還是富士經濟的保守估計。 機器人生產的成本開銷問題,向來被看作是最大的市場挑戰,同時也是機器人制造商能否立足市場的試金石。于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減輕生產初期沉重的投資負擔,生產者一般采用租用生產設備,爭取政府補助的方法減輕負擔。至于技術方面,廠商也要不斷加強機器人的安全控制,以免造成人為損壞或其他財產損失。除此之外,機器人廠商同樣也有責任建立一個有關機器人的社會道德構架,這一構架包括機器人法律和機器人保險的方面的規范。 在這種環境下,機器人的能量支持系統大規模應用的市場雖尚未完全成形,但是仍然相當有希望在2010年,在日本國內突破30億日圓的市場銷售額。富士經濟公司預測,這一市場雛形大約將會在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中期成型。這一預測是由日本一所新建的國立綜合大學,筑波大學附屬公司,和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內部研究機構共同研究后做出的,同時商業化推廣也由這兩家權威機構共同操作。 在這樣的節骨眼上,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只會挖空心思,考慮如何把自己的機器人技術賣給機器人消費品生產商同行,從中牟取暴利。然而,富士經濟公司卻認為,為了努力彌補他們在工業機器人身上流失的利潤,工業機器人生產商將會加快研究步伐,從而擴大它們的商業版圖。它們便會企圖滲透進入組裝生產車間,辦公司,普通家庭等場所,問題是這些地方現在對于它們來說,想要分一杯羹未免為時過晚。 另一方面,商用和家用機器人生產商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包括機器人法律建立,基本技術應用和降低成本方能薄利多銷等難題。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境地中,機器人生產商必須謀求行業、政府、學術界這一聯盟的援助,富士經濟不僅把脈,還開了藥方,為那些機器人生產商指點了迷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