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地下水污染治理難度超想象 專家呼吁應重視預防

時間:2011-10-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人們經常認為污染的地下水系統可以被輕易地修復并恢復到它們原來的狀態和用途。經驗表明,通常的情況不是這樣。

      “人們經常認為污染的地下水系統可以被輕易地修復并恢復到它們原來的狀態和用途。經驗表明,通常的情況不是這樣。預防地下水資源遭到污染要比修復污染成本低得多,也有效得多。”在今天召開的第40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來自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John Zachara教授這一席話,引起與會專家的共鳴:地下水污染防治應“防”重于“治”。

      此次香山科學會議的主題為“中國典型地下水污染問題的形成、演變機制及其調控研究”。雖然是圍繞中國地下水污染問題進行研討,但十多個外國專家的參與,讓這次會議的視角更加多元。

      本次會議執行主席、吉林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林學鈺在主題評述報告中介紹,就全國范圍而言, 我國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根據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我國63%地區的地下水可直接飲用,17%經適當處理后可供飲用,12%不宜飲用,剩余8%為天然的咸水和鹽水。然而, 在我國人口較為密集、人類活動干擾大、工農業生產發達的平原地區, 由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面積、超量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垃圾場的淋濾和地下油罐的滲漏等原因,地下水正遭受著越來越嚴重的污染。

      在全國第二輪水資源調查評價的197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區中,選取了pH 值、礦化度、總硬度、氨氮、揮發酚、高錳酸鹽指數、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亞硝酸鹽、鐵、錳、砷、鉻、鎘、大腸桿菌等17項指標。評價結果表明,淺層地下水Ⅰ類和Ⅱ類水質分布面積僅為4.98%, Ⅲ類面積為35.53%,Ⅳ、Ⅴ類面積高達59.49%。太湖、遼河、海河、淮河等流域地下水污染最為嚴重, 其面積的91.49%、84.55%、76.40%和67.78%地區的地下水超標。據《中國地質環境公報》(2007),全國地下水水質呈下降態勢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水質呈好轉態勢的地區零星分布。“三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和溶解性總固體為地下水水質超標的主要因子。

      據發改委、原建設部、水利部、衛生部、原環保總局聯合印發的《全國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全國2150個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中,有近20%水源地水質劣于Ⅲ類。在京津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部分城市地下水水質超標因子除常規化學指標外,甚至出現了“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有機污染物。據國土資源部地下水監測結果,16%的城市淺層地下水水質呈惡化趨勢,主要分布在東部大平原,西北內陸盆地,華東、華中和西南丘陵山地。同樣,高達16%的城市深層地下水水質呈惡化趨勢,主要分布在東南及華南。全國地下水水質總體呈現逐漸惡化趨勢。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活動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日趨強烈,地下水正遭受著越來越嚴重的污染。總體看,中國典型地下水污染問題主要表現為區域性地下水污染日益突出、重點地區地下水污染日趨嚴重、典型污染場地對地下水質的影響明顯增強等特點。其中主要污染源為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堆存場地污染,垃圾填埋場地污染,礦山開采場地污染,石油勘探開發、加工、儲運和銷售過程污染,污水灌溉污染,地表水污染,化肥污染等。

      由于地下水所表現出的隱蔽性和系統復雜性,一旦受到污染將很難治理和修復,且費用昂貴。據與會的美國專家介紹,美國也曾經和正在被地下水污染所困擾,為此他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防治實踐。他們的經驗是:“有些系統可以被成功修復,如可以被氧化的燃料烴類污染的地下水,但這是例外的情況。飲用水的標準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可以達到,而修復是非常昂貴的,通常在經濟上難以承受。在美國,許多環境修復承包商提供地下水修復的服務,但很多時候不能保證有效。我們的結論是:預防地下水資源遭到污染要比修復污染成本低得多,也有效得多。”

      這一觀點也得到中國專家研究的認可和證明。專家呼吁,針對以上情況,迫切需要開展地下水污染物遷移規律與演變機制以及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的研究,為保障地下飲用水安全及合理調配水資源提供研究依據。這不僅對地下水污染物反應運移機理這一前沿問題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探討我國地下水污染的預防、治理及調控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據悉,2011年8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該規劃針對我國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的現狀,對未來10年我國在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地下水監測體系、地下水預警應急體系、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及污染防治監管能力的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對保障地下水水質安全,全面提高地下水質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國地下水污染研究水平還難以滿足規劃實施的技術和管理要求,亟待重點研究的問題主要有:健全和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盡快開展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工作;完善地下水污染監測體系;加強地下水污染風險評估與控制技術體系建設;加強地下水污染應急系統建設等。

      同時,與會專家也提出了研發高效安全且能適用于不同特征污染物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復技術體系。但由于地下水系統的復雜性、污染場地條件的差異性等原因,地下水污染修復是一項技術含量高、需因地制宜、綜合研發并順從自然和諧狀態的治理技術,很難得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技術和方法。“預防”在我國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依然是重中之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