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生物燃料或掀爭食戰 地溝油航班能飛多久

時間:2011-10-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通過堵疏結合的政府干預行為,發達國家已基本馴服了地溝油這匹不羈“野馬”。

  通過堵疏結合的政府干預行為,發達國家已基本馴服了地溝油這匹不羈“野馬”。但生物燃料的大規模開發還需倚仗玉米、大豆等含油脂的農作物。環保人士擔憂會由此衍生出飛機與人類在農業領域的“爭食戰”。

  創航空史新紀錄的“地溝油航班”,近日成功完成了由英國伯明翰飛往西班牙蘭薩洛特的首航。據悉,這架飛機在燃料中加入了50%的“氫酯和脂肪酸”,也就是俗稱的“地溝油”。然而這趟被貼上“環保”標簽的航班卻遭到了一些環保人士的抵制。(據10月10日《羊城晚報》)

  英國“地溝油航班”翱翔藍天,成為了變廢為寶的明證。在國內地溝油回流餐桌頑疾久治不愈之時,監管部門不妨按圖索驥,探尋整治地溝油的良策。

  事實上,發達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出現過地溝油橫行的情況。不法商販把地溝油再加工后悄悄賣給餐館去“二次使用”。追根溯源,正是微觀個體對經濟利益的片面追求,才導致了地溝油的使用亂象。

  對此,日本政府的解決方案十分簡單,即用比奸商高得多的價格回收“地溝油”,讓地下交易失去市場。而德國等國家,則強行與餐飲企業簽訂“泔水回收合同”,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統一回收地溝油。更為關鍵的是,發達國家還為引導地溝油的綠色使用廣開大門。例如,德國對生物柴油實施了完全免稅優惠,并強行規定主要交通干道只準銷售生物柴油等。

  行政力量對用油市場結構的強勢干預,給生物柴油創造了生存發展的空間。其實,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汽油、柴油的技術早有突破,只是苦于制造成本太高而在市場上難顯競爭優勢。事實表明,通過堵疏結合的政府干預行為,發達國家已基本馴服了地溝油這匹不羈“野馬”。恰因此,我國在治理地溝油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嚴懲舉措外,也應當為地溝油開辟合理流出渠道。包括補貼地溝油綠色加工環節、減免生物燃料稅費等舉措當適時推出。

  不過,因為生物燃料成本高企,更為關鍵的是其高舉的環保大旗尚難服眾口,“地溝油航班”是否會止步于此,各界頗多猜測。以我國為例,每年地溝油、下腳油產量總計約幾百萬噸,假設全部用于生產生物燃料也就是一百萬噸上下的總產量,更何況生物燃料所需的地溝油收購半徑也只有300公里左右。所以,生物燃料的大規模開發還需倚仗玉米、大豆等含油脂的農作物。統計顯示,2007年美國有25%的玉米被用于生物燃料。到了2008年,這一比例已提高到了35%。由此,環保人士對“地溝油航班”產生抵觸,是擔憂其形成的示范效應會掀起生物燃料“應用熱”,并由此衍生出飛機與人類在農業領域的“爭食戰”。

  航空公司與環保人士在此番“地溝油航班”首航秀中的迥異態度,正是各方針對生物燃料糾結情緒的一次對撞。依此看來,“地溝油航班”能飛多久仍有待觀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