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基本支撐。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措施,是我國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是提升新能源產業的關鍵所在。一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實行產學研聯合,圍繞風機關鍵部件、太陽能電池組件、電網接入等重點技術建立自治區級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二是通過多種途徑,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加強與國內省區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我區新能源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打造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新能源品牌。四是加快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以技術發展引導產業發展,設立技術推廣和服務機構,組織實施有關新能源建設的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提升新能源產業的創新能力建設。
提高裝備本地化率是新能源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有效方式。新能源裝備本地化是促進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區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長遠方向。一要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再創新,提升我區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二要通過新能源開發利用項目實行強制使用本地化裝備的措施,扶持一批具有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裝備材料制造企業,不斷完善產業鏈,降低產品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三要通過風電設備以風力發電機組總裝為龍頭,擁有齒輪箱、葉片、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的風電制造格局,太陽能集硅材料、電池板、電池組件封裝完整產業鏈,帶動機械、模具、鑄鍛、精密加工等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強電網建設是保障新能源電力接入的根本所在。綜合考慮資源分布、電網消納能力和電力輸送方向,制定適應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的電網規劃,做好新能源、常規能源與電網統一協調。加強配套調峰電源建設,實現打捆送出、平滑出力,提高安全穩定水平。加強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緊密結合,加強風能預測,科學合理調度,積極開展接納能力和配套措施研究,規范并網管理,做好并網服務。完善新能源發電標準,努力提升新能源裝備水平,使風電、光伏發電具備功調節、無功控制、低電壓穿越、調峰、功率預測等能力;推廣應用新能源運行控制新技術,完善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系統和監控系統,保證新能源并網后的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加強組織領導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的有力支撐。一要加強組織領導,研究制定我區新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加強協調管理與監督考核,逐步將新能源產業發展納入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范圍,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考核指標。二要加強規劃指導,將發展新能源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簡化風電、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環保、水保等審批核準程序,制定新能源產業項目管理配套文件,建立新能源項目“一站式服務”綠色審批通道,提高新能源項目審批辦事效率。制定和實施城市和農村新能源、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地源熱泵利用規劃,完善產業政策,協調產業布局,規范項目開發程序,使城市、農村及新農村建設盡快納入新能源開發利用規劃與建設體系之中。三要建立新能源資源的調查評估機制,積極開展新能源資源精細化評估工作,以確實可信的資源賦存評估為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及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