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風機企業海外投資風電場 機遇與風險并存

時間:2011-09-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內知名風機企業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日前相繼宣布,海外投資建立風電場,從單純的銷售產品轉向進軍下游產業

  不走尋常路,或許可以用在中國風機企業海外布局上。

  國內知名風機企業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日前相繼宣布,海外投資建立風電場,從單純的銷售產品轉向進軍下游產業。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風電企業在探索企業發展的一種經典模式,值得出海企業借鑒,但海外擴張風險不可小覷。

  堪稱經典模式

  金風科技日前宣布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建立一個總投資近2億美元、規劃規模超過100兆瓦的風電場項目。項目預計明年6月份能夠實現并網。值得注意的是,金風科技此次海外拓展不同于以往,不僅提供該項目的風電機組,還將承擔風電場的投資、開發與運營。

  事實上,早在2009年底,金風科技就已經將這種模式的觸角伸向了美國市場。

  金風科技副總裁王海波在此前媒體會上就曾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金風科技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在機組運行、維護及風電場開發與管理等方面做好“功課”。

  時隔不久,華銳宣布進入南美市場,與巴西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Desenvix簽署合同,將為位于巴西Sergipe地區的風電場提供23套風電機組。而早在今年4月和7月,華銳風電先后與希臘國有電力公司和愛爾蘭企業MainstreamRenewableEnergy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合作開展海外合作風電場項目。

  “選擇出海主要是因為企業已經發展到需要主動參與全球競爭的階段。”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認為,企業經過中國市場的發展,基本上在產品、技術和服務等方面與國際處于同一水平線上。要做到國際領先的企業,必須進行全球市場的開拓。

  “國內兩大風機企業的海外發展模式可以用‘經典’來形容。”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通過投資風電場,企業不但可以獲得15%的投資回報率,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打造品牌影響力。”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風機產品與國外大品牌之間還存在差距,中國風機企業選擇走出去是必然趨勢,“中國風電制造企業選擇以這種方式出海是一種很好的探索。”

  在國內風電市場相對萎縮時期,風機企業海外投建風電場進而帶動銷售的觀點并沒有得到金風科技的完全認同。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金風科技早在幾年前中國風電市場熱火朝天時就開始了海外布局。該公司認為,中國的風電設備企業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這就要求企業“走出去”,在與歐美強手的同臺競技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在美國開發風電場并不僅是為了帶動機組的銷售,也是另外一種盈利模式,出售機組能夠盈利,開發風電場同樣能夠盈利。金風科技當前開發風電場更多地是為了積累在海外做市場、做運營的經驗,而今后要靠其盈利,最終成為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金風科技認為,開發海外市場不能倉促,不能只看到一時的利益,而要有一個長遠和穩健的策略。歐美的市場非常透明,一旦機組出現故障,品牌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而且很難再進入,所以金風科技不會打無準備之仗。

  面臨兩大難關

  2010年12月8日,金風科技下屬子公司天潤新能源在美國以裝機容量106.5兆瓦的ShadyOaks風電項目參加了CommomwealthEdison電力公司的購售電協議(PPA)招標,并最終以僅高出平均電價2%的投標電價中標。

  中國風電“出海”豈能一帆風順。“計算投標電價需要了解美國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構成、建設周期、設備維修和配件更換費用、貸款利率水平及未來波動以及美國各地的稅收制度和美國的電力相關法律等等。”王海波直言,金風科技的目標是使國際項目都成為精品項目。歐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電力體系比較健全,但是競爭激烈,難度大;欠發達地區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但配套和法律保障不完善。金風科技在拓展歐美成熟市場的同時也在開發一些新興市場。當前很難判斷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的潛力孰大孰小,金風科技將根據各國市場的不同情況進行靈活布局。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風電企業進入海外市場,認證和融資是兩大關口。中國風電“出海”尤其需要取得國外開發商和銀行的認可,因為貸款銀行往往會參與風電機組的選型和購置。

  在李勝茂看來,中國風電機組出口歐美等發達國家相對比較困難,而選擇其他國家為突破口相對穩妥一些。他認為,除了國外買家還未充分信賴我國的風電產品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國際市場的規則與國內差別較大。以美國為例,聯邦政府、州政府的優惠政策和法律條款有很大差別,另外美國沒有項目統一的管理部門,這就需要中國企業和美國的許多部門及公司溝通,勢必耗時費力。

  “企業借出海建立風電場銷售設備不失為一種嘗試,走出去會遇到難題,有法律、政策上的不對稱,但這并不影響企業發展海外市場,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的提升。”朱俊生說。

  王海波表示,要實現國際化,根本是實現屬地化,只有做好屬地化,尤其是思想觀念的屬地化,才能真正做好國際化。要做好屬地化,首先要掌握國際規則和規范,不僅要掌握風電機組和風電場開發的國際技術標準和規范,更要掌握當地的相關法律和政策;其次,要解決文化融合問題,真正融入當地文化,盡可能多地使用當地優秀員工。

  持有同樣看法的李勝茂認為,中國企業海外發展,國外運營本地化很關鍵,不僅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更要注重當地優秀人才的選用,向當地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并致力于貢獻當地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將國內與國外優勢資源有機地統一起來,比如葉片、關鍵零部件等可以在國內生產,再運往國外使用。他還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對外投資合作加快發展階段,國家鼓勵國內企業到海外投資開發項目。企業應該盡可能地尋求政府的支持,將企業行為上升為行業行為,從另一個側面減少企業所受到的損失。

  “得到國際認證很重要。”李勝茂說,目前第一梯隊的風電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實力,得到國際認證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處于第二梯隊的風電企業要想走出去必須盡可能的獲得認證,“這是底線”。

  “‘中國制造’的質量在歐美市場上仍受到一定的質疑。”金風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武鋼此前曾對記者說,因此,現在行業調整以尋求穩步發展的路徑,并不是壞事,對于企業而言,關鍵是如何把產品質量提高。

  武鋼表示,中國的風電產業發展不僅要講速度,更要講質量。要從“大”到“強”,必須要把行業的真正實力展現出來,這也將成為中國風電企業“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