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震后重建工作比較繁雜,需要假以時日,但畢竟是一個不斷變好的過程;可是核事故的搶救處理就顯得沒那么輕松了。而從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實際搶救工作來看也正是這樣。
日本政府11日下午召開東日本大地震災后重建對策總部、原子能災害對策總部和緊急災害對策總部的聯席會議。關于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野田稱“戰斗才進行到一半,不平息核事故就不能恢復日本的信譽”,他還強調,重建的下一步重在落實。
實現冷停堆仍需數月
日本政府原子能災害對策本部11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遞交報告,稱實現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穩定的冷停堆“仍需數月時間”。這份報告匯總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新情況和政府為平息核電站事故影響所做的努力,是原子能災害對策本部繼今年6月以來第二次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遞交報告。
搶險人員核輻射超標
參與搶險的東電公司及合作企業的員工合計已超過1.2萬人。截至8月末,已有6人遭受的輻射量累積超過250毫希沃特,其中最高者達678毫希沃特。東電公司8月30日承認,一名參與搶險的合作企業員工突發急性白血病死亡。
搶救不理想
設備頻出故障放射污水不減反增
日本“3·11”大地震已經過去半年,各方仍在全力搶修在地震和海嘯中失去冷卻功能、變得千瘡百孔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何時能夠平息,現在依然看不到盡頭。
注水、漏水、積水……與水的戰斗貫穿這半年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搶險工作。由于反應堆的安全殼破損,這種“水棺”方式產生了大量高放射性污水,部分污水蓄積在渦輪機房地下室等建筑中,還有部分泄漏到機組附近地下隧道、豎井甚至海中,污染了核電站及其周邊的土壤、地下水和附近海域。
實現循環注水冷卻的關鍵是一套由美國庫里永公司和法國阿海琺公司的相關設備組成的污水凈化系統,以及東芝(微博)公司制造的銫吸附清除設備。但它們自啟動后小故障不斷,至8月中旬,共發生故障30多次。由于污水處理不順利,核電站內的污水不減反增。雖然東電公司預計9月中旬水位將下降至污水不再泄漏到廠房外的水平,但實際情況如何還有待觀察。
民眾很生氣
九成民眾不滿多處爆發反核示威
新首相野田佳彥前日探訪重災區宮城和巖手兩縣,是自上任后首次。雖然新內閣把災后重建作為最大執政目標,但資金等許多問題仍未落實和解決,日本災后恢復路十分遙遠。日本共同社11日發表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日本66%的都道府縣知事和市區町村長反對新建或增建核電站。88%的受訪者不滿意中央政府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處理。
半年來,福島核危機處理仍在繼續,核電站方圓20公里范圍內上萬名撤離的災民至今還未能重返家園。9月11日地震半周年紀念日當天,日本閣僚和多地民眾舉行默哀儀式、追悼遇難者,東京等各大城市則有民眾發起反核大示威。
11日,約1300名反對核電站的示威者組成“人鏈”,將東京都霞關的經濟產業省辦公樓包圍了約1小時,高呼“不要核電站”。示威者放飛了寫有反核電站標語和裝有向日葵種子的氣球,手拉手高喊“經濟產業省快反思”、“拒絕重啟核電站”等口號。在新宿也有約2000人舉行了游行,其中數人因涉嫌妨礙執行公務被警方逮捕。
前路不明朗
福島“復興”或需20年
核事故善后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日本政府曾表示,因核事故而遭放射物污染的部分地區,每年的輻射量達200毫希沃特,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清除核污染,此后當地災民才可能回家。
日本在全力以赴開展重建的同時,將面臨著因日元升值導致產業空洞化、能源發展政策、核電站事故處理、財政重建等諸多新成長戰略問題,如何面對新形勢和在變化莫測的國內外環境中走出困境、創造奇跡將成為日本新一屆政府的重大課題,也將成為日本民眾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