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杭州“汪莊會談”后,中國建材拉開南方水泥市場并購整合序幕。近日中國建材卻在上海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4家浙江水泥企業股權。
2007年4月,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在杭州西湖畔汪莊飯店請客,幾位茶客分別是浙江水泥、三獅水泥、虎山水泥、尖峰水泥負責人,這四家企業占了南方水泥市場半壁江山。四家水泥公司最終都加入了中國建材。以它們為基礎,中國建材組建南方水泥公司,重組了近150家企業,截至2010年底,南方水泥產能從零擴張到1.2億噸。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告顯示,中國建材計劃出售旗下4家公司51%的股權,股權合計掛牌價格為1.11億元,這4家公司分別為:紹興南方水泥、諸暨南方水泥、德清加元南方水泥以及海寧市三獅水泥。
“還沒有聽說有企業過去接盤的。”9月14日,諸暨上峰水泥一位高管說,此事在水泥業震動很大,目前并不知曉是否與水泥行業普遍遇到的資金鏈緊張有關。
與四個項目一起受讓的,另有成都中建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及深圳中建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兩個中國建材旗下地產公司100%的股權。水泥地產項目合加,表面受讓價為4.7億元,但如若加上4.5億元的捆綁債務,接盤者合計需支付9.2億元。
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認為,在經歷一段時間兼并重組之后,中國建材開始從內部進行整合,選擇將一些優質資產留下,出售一些資產質量較差的公司。不出意外,現時和未來幾年水泥行業均處于景氣期,選擇此時出售也有利于賣出高價,但虧損的地產業務減低了接盤者的興趣。
甩包袱
紹興南方水泥、諸暨南方水泥、德清加元南方水泥目前均由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杭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海寧市三獅水泥現由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浙江三獅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81.51%的股份。
“縱使將控股權出讓,但南方水泥仍可參與管理,避免浙江水泥業過去的重復惡性低價競爭。”上述上峰水泥人士辯稱,因產能嚴重過剩,低價惡性競爭,浙江市場每噸水泥在最差的時候只能賺幾元錢,甚至出現虧損,“浙江現象”因此成為中國水泥市場的風向標,及至南方水泥自2006-2009年的整合方有所改觀。
2007年“汪莊會談”,四家民營企業接受中國建材整合,四家企業負責人搖身變為中國建材高管之一,中國建材隨后在浙江市場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
在浙江水泥協會秘書長崔小明看來,中國建材在浙江市場是成功的,而且還在進一步尋找并購對象,出售這幾家公司股權應該是中國建材的戰略考慮。
目前中國建材在浙江水泥市場熟料產能超過50%、水泥產能也在40%左右。
事實上,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數據顯示,除了紹興南方水泥之外,其余三家公司2010年度凈利潤均為虧損狀態,且虧損幅度較大。2010年,海寧市三獅水泥營業收入為3515萬元,虧損857萬元。諸暨南方水泥2010年營業收入為1.6億元,但是虧損724萬元。德清加元南方水泥2010年營業收入為6585萬元,虧損1662萬元。
浙江一位水泥業人士對此表示不解,其舉例,8月份P.O42.5水泥價格雖然下調了20元/噸,但仍有60-70元/噸的利潤,2010年行業利潤更較2009年有翻番成長,“除非企業很小或是管理方面需要磨合,否則很難虧損”。
“主要原因應該還是在于并購多年之后,中國建材對旗下公司進行戰略調整。”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知情人士分析,南方水泥整體經營形勢較好,但這4家公司并非南方水泥在浙江市場的核心資產,而且盈利狀況并不理想。
核心在地產業務剝離
1.1億元掛牌轉讓4家水泥公司控股權,在水泥業蒸蒸日上的今天看起來雖然可口,但是詳細閱讀交易條件后卻發現需要下大本錢。
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股權轉讓受讓方在受讓中國建材旗下4家水泥公司股權的同時,還必須同時吃下深圳中建設和成都中建設兩家地產公司,而兩家公司的掛牌價格分別為1.7億元、1.9億元。
地產和水泥業務合加,接受方需支付4.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中建設和成都中建設的負債分別為4.3億元和2025.26萬元。這就意味著,受讓方需要支付至少9.2億元的價碼。
前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知情人士認為,此前國資委早有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有序退出房地產市場,中國建材的壓力可能源自于此。而加入4家水泥公司的控股權轉讓,則讓這筆買賣看上去更加具有吸引力。
或許正由于旗下兩家地產公司負債規模過大,故此中國建材對意向受讓方僅有一條要求:須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水泥業目前是產能過剩,新的產能難以上馬,所以項目出讓對許多水泥企業有極大吸引力。”前述浙江水泥人士認為,如若中國建材兩家公司項目距離出讓的四家水泥廠較近,那么可以復制碧桂園“水泥+地產”的模式,但如若較遠,則感興趣者不多。
“截至去年年底,南方水泥在浙江擁有3891萬噸熟料產能。”崔小明表示,目前中國建材在浙江水泥市場熟料產能超過50%、水泥產能也在40%左右,公司還在進一步尋求并購和整合。
劉作毅告訴記者,至8月份,水泥業的利潤已等于去年全年,景氣期依舊。雖受“7·23”動車事故影響鐵路投資減速,但保障房建設沒有問題,“9月和10月是個拐點,如果量上去,等于走出了跟往年一樣的軌跡——下半年銷量會比上半年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