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荔灣區上下九步行街一帶驚現“1元服裝”,而這種情況過去只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發生過,企業之所以把衣服當布賣,就是為了增加一些現金流。根據國家工信部日前出臺的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面達15.8%,同期增長0.3%,虧損額度增長率高達22.3%。而規模以下的小企業,虧損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今年東莞、溫州等地接連出現中小服裝企業倒閉事件,作為制造業重鎮的兩市,倒閉潮的出現使人們對服裝紡織行業的未來擔憂,甚至有中小企業表示今年面臨的情況比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為嚴重,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認為,造成當前中小服裝企業生產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資金鏈短缺,銀根緊縮,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多數中小企業根本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而更加深刻的問題在于我國服裝紡織行業缺少自主品牌和行業競爭力,因此在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顯得格外脆弱,朱慶驊指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屬于傳統行業,行業發展經過漫長的時間,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配套產業設施和熟練的傳統工藝,但是各服裝企業卻長期充當加工制造的角色,缺少自建品牌的意識。
中小服裝企業本身競爭力不足,而又遇現金流短缺、人民幣升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再加上多家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最終也不得不以倒閉告終,這使行業內各中小服裝企業信心加倍受挫,行業悲觀預期濃重,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行業未來預期對行業發展的影響不可小覷,這種悲觀預期或加重未來行業發展困難。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服裝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現金流是服裝企業的血液,一旦資金流斷裂,企業發展將會面臨嚴重的生存困難,獲得現金流的方式除了銀行貸款外,還有民間借貸,倘若銀行貸款無法獲得,將推高民間借貸熱情,使其利率水漲船高,反而加重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