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滬指重挫逾49點,其中尤以水泥板塊的全線下跌最為顯眼,盤中,除正處停牌的太行水泥外,水泥各股幾乎“全軍覆沒”。
截止當日收盤,不僅尖峰集團、祁連山、福建水泥、青松建化、塔牌集團、天山股份等跌幅超過6%,巢東股份、江西水泥跌幅超過8%,而華新水泥、海螺水泥、冀東水泥等“龍頭”更是相繼跌停,水泥板塊成為當日A股低迷的“元兇”之一。
不過,水泥股遭遇來勢兇猛的“暴風驟雨”,市場此前也并非沒有預見。
事實上,早在7月,全國水泥產量增速便已出現下滑,這恰巧映證了“地產投資趨勢向下,水泥需求增長動量持續減弱”的預期,擊碎了本已十分脆弱的市場信心。
全國水泥產量增速7月首降
四季度或現旺季不旺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上半年,在國家出臺房產新政的大背景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2.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2個百分點。隨后發生的事幾乎與人們設想的一樣,水泥行業很快做出了反應。
應該說,在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依然延續了增長勢頭。即便是在全國水泥投資完成額654億元,同比下降15.34%的情況下,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國共生產水泥9.5億噸,同比增長仍達19.6%,較2010年的這一數字“全國水泥產量8.5億噸,同比增長17.49%”有所提升。
不過,時至今年7月,我國水泥產量為1.83億噸,單月產量同比增速為16.8%,環比6月份1.98億噸產量出現下滑。相關產能利用率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熟料產量1.08億噸,單月熟料窯運轉率為74%,環比上月下滑8個百分點。
在水泥價格方面,今年6月,我國除東北外,水泥價格出現普跌,其中華北地區價格跌幅最大。進入7月份后,東北地區水泥價格依然堅挺,其中,遼寧省水泥價格仍逆勢小幅上漲。華北地區水泥價格在6月份出現較大跌幅后,價格較平穩,內蒙古出現了20元的下跌。除東北、華北外,其余地區水泥價格出現了較大跌幅。
對于地產調控新政可能對水泥傳統“金九銀十”銷售旺季的影響,興業證券研報甚至認為,如果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沒有出現明顯改善,四季度將大概率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
水泥龍頭股中報業績喜人
或遭投資者“錯殺”
雖然“地產投資趨勢向下,水泥需求增長動量持續減弱”的預期給水泥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霾,并已迅速在二級市場蔓延開來。但人們仍舊很難將9月5日幾乎“全軍覆沒”的水泥板塊與剛剛發布完畢的中報業績聯系在一起。
以9月5日悉數跌停的華新水泥、海螺水泥、冀東水泥為例。其中,根據冀東水泥2011年中期實現凈利潤7.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02%。不僅如此,受生產經營規模擴大,運行水平提升的影響,其銷售毛利率同比也提高1.76個百分點。
海螺水泥2011年中報業績更為喜人,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5.62%。在銷售毛利水平方面,海螺水泥產品綜合毛利率達42.79%,較上年上升17.3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華新水泥2011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3.36%,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3.37個百分點。
對此,一位券商研究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2011年上半年,全國22家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累計熟料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已躍升至53.07%,行業集中度得到提高,區域性領先和規模化經營已是水泥企業發展方向。這主要得益于各地對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的執行,同時也是水泥業上市公司業績俱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我國所處的城鎮化發展階段以及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決定了"十二五"期間以及以后的一段時期內投資仍將保持合理規模,作為投資拉動型的水泥行業仍將保持較好的需求環境。
“短期來看,國家加大房地產業調控力度、個別區域產能過剩以及能源價格上升等諸多因素都將影響水泥市場。但不該忘記的是,"十二五"期間投資仍將保持合理規模,作為投資拉動型的水泥行業仍將保持較好的需求環境。此外,2011年我國將繼續推行限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兼并重組的水泥行業政策,水泥市場總體供大于求的局面將得到緩解。同時,商品房的剛性需求,保障房、水利投資的持續推進,都為水泥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特別是針對那些處在龍頭地位的水泥業上市公司而言”。上述券商研究員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