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我國裝備工業的發展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用了“大而不強”來概括,這也是我國諸多行業現階段的困局。
對于今后5年的發展方向,自主創新、結構調整與升級、高端裝備制造、綠色發展、兩化深度融合這5個關鍵詞將成為重點。
在自主創新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和成果推廣,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推動裝備工業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
除了創新,論壇上高頻率出現的另一個話題當屬“高端裝備制造”。早在去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已經被確定為我國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十二五”期間,要做大做強航空裝備和衛星及應用產業,大力提升軌道交通裝備水平,加快培育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通過大力實施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
“十二五”裝備工業的主要任務,其中之一也涉及“高端”。具體來說,要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快培育與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大飛機、支線和通用飛機、衛星及應用、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他還提出了這樣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15年,高端裝備產值占裝備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2020年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