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了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每度最低1元,最高1.15元,這標志著國內光伏市場正式啟動,同時也加劇了光伏原料的技術路線之爭。
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哪一個更適合太陽能光伏發電?一直以來都是光伏行業爭論的焦點。近日,漢能控股集團四川雙流經濟開發區一期300兆瓦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正式建成投產,成為目前全球單廠產能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漢能也成為薄膜電池技術的主導者。
但晶硅電池卻陷入困境。日前,倡導晶硅電池技術路線的無錫尚德因目前多晶硅價格下跌幅度遠遠超過光伏企業預期,原有合約價格高于市場實際價格,宣布終止與MEMC的10年合作協議。為此,尚德支付了2.12億美元的賠償金。據了解,蘇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多家光伏組件、電池制造商,均面臨著這樣的局面。
增強產業盈利空間
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在經歷了2010年的超常規發展后,市場價格劇烈震蕩,導致市場對其發展前景的認識出現了分歧。不過政策的支持明顯提升了光伏產業的信心。
8月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了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每度最低1元,最高1.15元,這標志著國內光伏市場正式啟動,對國內光伏發電產業來說,這一電價無疑增加了光伏發電產業的贏利空間。
此外,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也在籌劃著光伏發電的未來規劃。據悉,據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中的數據,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1.4%,光伏發電利用規模至少要達到1000萬千瓦,2020年光伏發電至少要達到5000萬千瓦。要在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西藏、寧夏、陜西、云南、海南等地建設一批并網光伏電站,結合水電、風電大型基地建設、發展一批風光互補、水光互補的光伏電站。2015年,大型光伏電站的建設目標為50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2000萬千瓦。2015年,屋頂光伏系統的建設目標為30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2500萬千瓦。光伏電站和屋頂光伏系統成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兩大支柱。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從2010年到2015年,光伏產業每年有200萬千瓦的市場,集中電站和分布式入網的應用方式都有自己的市場。
李俊峰同時認為,市場高增長將持續,但增速會出現放緩。預計2011年市場的增量還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年新增在15GW至20GW之間。光伏發電產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為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提供了產業和技術基礎。
漢能“規模化”薄膜電池
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其利潤來源于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在標桿電價的鼓勵措施下,成本越低的光伏企業所獲得的利潤越高,這也意味著光伏原料企業勢必要通過技術更新和規?;\作來降低成本以奪得先機。
2011年,對漢能集團無疑正是尤為關鍵的一年:3月,歷時8年建設投資近200億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并網發電;6月,全球單廠最大投資120億元的四川雙流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建成投產;7月,漢能控股歐洲公司下屬的保加利亞Sotirya地區1兆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年末位于廣東河源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項目也將建成投產。
實際上,在光伏產業中,漢能集團算是個年輕企業。漢能集團的光伏產業起步于2009年,但是僅僅一年多時間他們就在四川雙流、廣東河源、浙江長興、漢南海口、江蘇武進、山東禹城、黑龍江雙鴨山、江蘇邳州完成了八大產業基地的選址、規劃和開發。并選擇了硅基薄膜電池的產業技術路徑,一舉成為全國最大的薄膜電池制造企業。
漢能相關負責人稱:“漢能選擇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一方面是由于其相對于晶硅太陽能電池,具有環境好、無污染、成本低、平均發電量高、弱光響應好等優勢;另一方面是漢能在薄膜電池方面擁有先進的自有技術。”
漢能表示,薄膜太陽能生產基地的建成,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量產取得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漢能成功實現硅基薄膜太陽能上、中、下游產業整合。
對于薄膜電池的市場前景,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薄膜電池達到規模化生產后,甚至有可能對目前占市場主流的晶硅電池實現大規模替代?!巴ǔ.a業投資回報是1:8的回報,也就是1塊錢投下去有8塊錢回報,而晶硅太陽能8塊錢投入1塊錢回報,不經濟,最主要的是晶硅生產造成大量的污染?!?
據了解,漢能集團預計2011年年底薄膜電池總產能超過2000兆瓦,完成投資240億元,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晶硅電池技術遇阻
事實上,漢能力推的薄膜電池一直糾纏在與晶硅電池技術路線的爭執中,晶硅電池一度因為成本更低而占據上風,并引發光伏行業主流企業之一的尚德電力去年突然宣布放棄薄膜電池生產主導晶硅電池,但目前晶硅電池技術路線卻正遭遇困境。
因為目前多晶硅價格下跌幅度遠遠超過光伏企業預期,原有合約價格高于市場實際價格,而且多晶硅價格仍處于降價通道,在此情況下光伏企業繼續執行合同意味著面臨更多的虧損,因此包括尚德在內的光伏企業寧愿支付違約金也不愿意繼續履行合約。
5年前,尚德與MEMC簽訂了為期10年的硅片供貨協議,時限是從2006年至2016年。此前,在硅片供應緊張時,MEMC給尚德40美元/片的價格相當于當時市價的一半。如今,這個價格僅3美元/片左右。近日,無錫尚德不得不宣布終止與MEMC的10年合作協議。為此,尚德支付了2.12億美元的賠償金。不過在終止合約后,尚德將不再需要按合約在2011年-2016年間購買大約4.6GW的硅片。預計在接下來的5年內能為尚德電力省下大約4億美元的成本支出。
據了解,蘇州阿特斯、常州天合等多家光伏組件、電池制造商,均面臨著這樣的局面。
正泰太陽能目前也在堅持薄膜電池路線。其CEO楊立友表示,“目前,各大薄膜電池公司都在技術上進行研發,轉化率的技術突破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