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閉幕的中國長沙國際工程機械配套件博覽會上,長沙30多家工程機械主機企業聯袂發布總值100多億元的零配件采購清單,成交金額超過20億元,令業內驚嘆,“工程機械湘軍”對零配件的需求旺盛,發展前景廣闊。長沙市副市長文樹勛表示:長沙市已經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最為重要的工程機械產業聚集區,將致力于打造“世界工程機械之都”,預計十二五末期,長沙工程機械總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
記者在飛翼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看到,眼前正在建造的工業充填泵,它擁有姚明的高度,占據三分之一籃球場的面積,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工業充填泵。飛翼股份公司辦公室主任石聲云告訴記者,充填泵主要用于煤礦井下的充填、注漿等工作,防范井下出現塌方的險情,設備的投產打破了國外廠家長期壟斷的局面。“從日本進口的價格是1300萬到1600萬之間,我們國內生產大概在700萬左右,節約了大概50%以上,這一設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有自己的專利申請,在全國的占有率大概在40%以上。”
在飛翼股份公司總經理何石江看來,企業產品的研發、制造、下線、銷售等環節,背后需要大量的智力和資金支持,其中破解企業“融資難”成為當務之急。這背后的吸引力來自寧鄉經開區邀請評估公司免費為園區企業進行信用評級,讓企業貸款不再難。“我們一些大的項目沒有資產抵押的情況下,銀行也給我們授信,目前國內最大的工業充填泵,一個項目承接下來3700多萬,那么這個合同下來我們墊付的資金很大,我的流動資金支撐不了,銀行可以通過項目為我授信,這也是得益于園區給我們授信的評估。”
像飛翼與寧鄉的合作一樣,中聯重科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重視帶動產業鏈的共同繁榮。中聯重科通過聚合配套企業,優勢互補,改善長沙工業配套基礎產業薄弱的局面。公司董事長詹純新認為:“工程機械這個行業是競爭性非常強的,你要想真正做大,那么必須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推出新產品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這就需要自主創新。使自己自主創新的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夠與國際的巨頭一爭高低。”
據悉,長沙工程機械產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市共有規模企業30多家,配套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總產值去年突破1100億元。長沙市還將從政策、規劃、資金、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多方面加大對工程機械產業扶持力度,早日把長沙建成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長沙市副市長文樹勛表示:“我市已經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最為重要的工程機械產業聚集區,預計十二五末期,長沙工程機械總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