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迅速成長為工程機械大國,但是,2011年國內工程機械增速下滑,國內經濟形勢并不足以對行業未來的高速發展形成強烈支撐,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國內工程機械必須尋找更多動力。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謝家宸則向談到:“國際市場不僅有技術基礎雄厚的資源,也有加速啟動的新興市場,國內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需要更大的舞臺,上述兩大因素是企業迅速成長的重要因素。投資海外是企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近5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已達2200億美元,全球排名從第18位躍居至第5位。而這5年也是工程機械行業加速投資海外的5年,2011年以來,很多工程機械企業紛紛瞄準海外市場,加快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
自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開始,2012年1月,山東重工公開稱,旗下濰柴集團正洽購意大利豪華游艇制造商法拉帝,法拉帝報價3.5億歐元,擬出售75%的股權給山東重工,包括商標、船廠、銷售網絡等。
此外,2011年5月、6月,山東山推(南非)有限公司、山推俄羅斯公司相繼成立,標著山推股份(000680)國際布局不斷深入,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同時,京城重工也于2011年成功收購日本長野工業株式會社。
2012年初,經過一年多的談判,柳工收購波蘭HSW民用工程機械事業部終于修成正果。最令人震驚的是,三一重工以閃電般的速度收購了業內排名第一位的德國普茨邁斯特。
更加令人振奮的是,繼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先后將業內排名第一與第三的意大利CIFA和德國普茨邁斯特收入囊中之后,近期,又傳出三巨頭之一的徐工集團正在與業內排名第二的某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傳聞稱收購事宜正在議定中。一旦成功,則代表著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有可能孕育出三家航母型的國際知名公司。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將2013年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主要產品銷量平穩調整、銷售收入降幅逐步收窄、企業財務成本和人工成本略有下降、應收賬款和存貨增幅縮小、經濟效益下降、資金緊張狀況未有明顯好轉、進口繼續下降,出口保持增長。
而據數據統計,2013年7月,工程機械行業出口交貨值為32.75億元,環比增速6.03%,同比增速20.02%。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海外并購如火如荼,三一重工、徐工、中聯重科、濰柴、柳工等企業并購享譽國際的海外企業,再一次說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海外市場取得的成就。
業內人士在分析中國企業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時指出,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工程機械已形成完整的行業體系,創新能力突出,研發成果顯著。工程機械產品銷量及銷售收入已躍居全球首位。然而,經過了“黃金十年”,由于中國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存量設備飽和度較高、工程機械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業內競爭加劇及景氣度持續低迷,在這種環境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應注重兩條腿走路,即進一步挖掘國際市場需求,提升開拓國際市場技能。面對巨大的庫存,很多企業已經將目光投向全球海外市場。此時此刻,“走出去”開拓市場已經成為行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