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發布的腳步越來越近。據報道,該規劃目前已經上報國務院,有望于近期發布。綱領性文件將出,對相關產業將帶來怎樣的影響?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投資者又該從哪些子行業選擇投資標的?
背景
相關規劃已上報國務院
昨天,有媒體報道,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目前已上報國務院,近期有望發布。《規劃》中提出的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規劃》還提出,到“十二五”末太陽能屋頂發電裝機達300萬千瓦,到2020年達2500萬千瓦。
權威人士表示,未來政策上將更加重視太陽能屋頂電站的發展,將出臺一系列財稅扶持政策。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翀認為,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在內的可再生資源,具有資源分布廣、利用潛力大、環境污染小、可永續利用等特點。我國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水電裝機容量、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光伏發電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本次提到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將進一步推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未來的發展。根據中國能源局的預測,未來將有五萬億的資金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建設當中。因此將極大地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是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行業產生的影響不言而喻,它有利于引導新能源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十一五”期間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新的規劃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規范有序健康地發展,也將進一步明確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則突出體現在重點支持行業的上市企業有望受利好消息刺激,進一步推動其股價上升。
行業
發展前景十分光明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分析,從“十一五”期間看,國內可再生能源的總體發展步伐是比較迅速的。
風能方面,截至2010年國內累計風電裝機容量44.73GW,在全球累計裝機排名由2008年的第四位、2009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目前國內風電產業總體發展勢頭良好,預計“十二五”期間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太陽能方面,國內光伏組件產能全球第一,但是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完全啟動,截至2010年裝機容量才達到900MW。隨著標桿電價政策的出臺,國內光伏市場有望加速啟動,“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發電裝機總量將達10GW。生物質能發展相對緩慢,但截至2010年國內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了550萬千瓦。預計“十二五”期間國內生物質能將會加速發展,到2015年國內生物質發電將達到1300萬千瓦。
蕭函認為,整體而言,受益于良好的政策扶持、有力的內外部因素影響,“十一五”期間國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利用取得了突出的進展,尤其是風能、太陽能等。隨著國內能源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其發展前景也愈加光明。
策略
>>風電
關注新訂單的刺激性因素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翀分析,風力發電技術經過多年發展,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產業鏈也相當完善,在部分地區已經具有較大規模。同時,風電已經成為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減排的首選能源。截至目前,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經超過3000萬千瓦。
華創證券分析師高利認為,風機價格將繼續下行,但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有限,毛利水平形勢嚴峻,全年業績難有起色。“并網難”、“高質量風場減少”、“價格戰”仍然貫穿下半年,短期之內這些都將是風電行業的負面因素,風機出口進程加速啟動,雖然出口風機價格較高,但是訂單量占比只有約10%,對業績貢獻有限,可關注新訂單的刺激性因素。
>>光伏發電
期待發電成本降低
付永翀分析,光伏發電是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本次規劃中也提出,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但是,從行業看,光伏發電成本是影響整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光伏發電設備成本的降低,光伏發電運營商的投資回報率提高,投資熱情增加,實際投資規模有望超預期。目前來看,整體光伏發電成本仍比較高,發電成本降低有助于提高光伏發電運營商的經濟效益。光伏產業相關上市公司有天威保變、海通集團等。
此外,今年8月1日,發改委剛剛公布《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高曉春認為,政府出臺的全國統一性的標桿上網電價,早于市場普遍預計的2012年-2013年。國內光伏產業長期處于“為他人做嫁衣”的階段,90%以上的光伏組件用于出口。實際上光伏發電在國內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隨著今年光伏產品價格全線大幅下降,光伏發電從前幾年的“過熱”逐漸走向“理性”。此番政策出臺,或許可以看作市場正式啟動的一個信號。
>>生物質能
政策扶持前景廣闊
瑞銀證券分析,中國生物質能發展遠遠落后于海外發達國家。但政策扶持生物質能發電,2010年底和2011年初出臺的政策,有助于生物質電廠擺脫多年的虧損狀況;生物質電廠運營核心是燃料問題,通過調研發現中國特色的收購模式成功解決了生物質燃料的量、質、價問題。中國生物質發電前景廣闊,預計潛在裝機容量可達1.5億千瓦;未來10年,生物質電廠的投資總額預計為1800億元左右。付永翀認為韶能股份、凱迪電力等個股未來具備很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