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全國供銷總社、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等方面組成的棉花調研組結束在江蘇、山東等地的實地調研,目前正著手制定新年度棉花收儲預案交易實施辦法等政策。國家發改委官員稱,“棉花新政”的重點是處理好棉花和其他農產品的戰略定位、棉花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系以及進口棉和國產棉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穩定國內棉花價格,防止棉價大起大落的情況再次發生。
從去年8月到今年8月,國內棉價就像“過山車”一樣,從1.7萬元/噸一路攀升至今年3月份的3.4萬元/噸。之后,又從3.4萬元/噸掉頭跌到現在的近2萬元/噸,接近國家《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中規定的19800元/噸的新棉最低收購價。按照前述國家發改委方面的官員的說法,國儲棉收購將于9月1日啟動,收儲的數量沒有限制。圍繞新棉政策收購,發改委將陸續公布具體的收儲辦法、收儲細節,其中包括收儲預案交易實施辦法、籽棉收購參考價格的測算等。
前述發改委官員表示,棉價大幅度波動牽涉到的不僅是棉農,整個棉花產業鏈上的紡織企業、棉花貿易商也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因此發改委在制定政策的同時,從8月中旬開始,牽頭組織棉花調研組,深入江蘇、山東等地的紡織企業、地方政府和棉農當中進行調研。來自政府和企業的建議主要是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建議國家應該加大對棉花的收儲數量,二是加大對紡織企業的收購資金扶持力度。
該官員透露,國家發改委方面在制定新年度棉花收儲預案交易實施辦法等收儲政策的同時,也在籌劃制定戰略性“棉花新政”,重點是進一步處理好棉花和其他農產品的戰略定位、棉花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系以及進口棉和國產棉之間的關系,防止國內棉價大起大落的情況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