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機床工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公布。規劃分析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發展現狀、面臨形勢、發展思路、主要任務等,強調了機床工具行業在“十二五”期間應重點完成的任務和應實現的目標。
機床工具行業如何抓住和用好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正視行業發展現狀
記者:“十一五”期間,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較快。請您具體談談目前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整體狀況。
吳柏林:“十一五”期間,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工業總產值、工業產品銷售產值、利潤總額和出口額均實現了高速增長。全行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加快,開發了一批高速、精密、復合、多軸聯動數控機床,以及一批大規格、大噸位重型超重型數控機床新產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有關項目開始啟動和實施,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此外,企業還加快了調整產業結構,主動壓縮了低檔、普通產品的生產,對經濟型數控機床進行了升級換代,著力發展中高檔產品及專用產品,國產數控機床市場不斷擴大。
記者: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大國。從目前看,機床工具行業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吳柏林:從總體上看,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大國。但是,我們的主機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能夠為用戶提供成套、成線服務的企業很少,缺乏提供全套解決方案或承擔更為復雜的工程總承包項目能力;以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等為特征的高檔數控機床在關鍵技術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國內市場上還有不少中高檔數控機床仍然主要依賴進口;行業整體經濟效益偏低,制造服務業尚未形成,亟待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記者:“十二五”期間,機床工具行業將面臨哪些新的形勢?
吳柏林: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對機床工具產品的需求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制造業面臨著新一輪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床工具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領域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從國內形勢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將促進制造裝備的更新,這為機床工具行業提供了持續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國家圍繞裝備制造業的“調整與振興”、“自主創新”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為機床工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一系列政策,為高檔數控機床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總的來看,“十二五”期間,機床工具行業的國內、國際市場需求將穩步上升。不過,機床工具行業也迎來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逐步實現“由大變強”
記者:從規劃來看,“十二五”期間,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在發展思路上有什么新的調整?
吳柏林:“十二五”期間,機床工具行業必須抓住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以發展數控機床為主導、主機為龍頭、完善配套為基礎,重點突破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薄弱環節,加快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化。依托科技重大專項,堅持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步推動全行業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
具體而言,全行業要加快推進培育核心競爭力戰略、自主創新戰略、兩化融合戰略、精心創品牌戰略四大戰略,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和網絡化水平,擴大國產機床工具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記者:機床工具行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看,您認為機床工具行業應該如何加快促進這種轉變?
吳柏林:實現“由大到強”轉變是全行業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攻堅克難的過程,是一個積“小勝”為“大勝”,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不能奢望全行業在五年之內就實現這一轉變。我認為,機床行業應首先追求三個標志性目標:一是在向行業主要服務領域重點企業主導產品的典型零部件加工提供裝備上有突破性進展;二是國產數控機床特別是中高檔數控機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應用數控系統和主要功能部件國產化率明顯提高;三是若干種機床工具產品成為國際知名品牌,若干家企業成為世界強勢企業。
記者:要實現上述三個標志性目標,機床工具行業的具體著力點是什么?
吳柏林:在今后兩年中,機床行業一要著力提升中高檔數控機床市場競爭力,提升中高檔數控機床的穩定性、可靠性;降低成本,優化性價比;加快推動中高檔數控機床產品的產業化。
二要著力提高國產數控系統和主要功能部件產業化水平;加強對國內數控系統和主要功能部件企業支持,努力提高其產業化水平;加強市場培育和開拓,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鼓勵和支持行業整機企業與國產數控系統和主要功能部件企業結成較為長期和穩固的合作聯盟,擴大國產數控系統和主要功能部件在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中的應用。
三要積極引導企業從傳統的制造業中轉型,實現由單純銷售產品向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轉變,幫助企業提高產品技術附加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