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山核電工程是此輪核電安全檢查的“終點站”。從今年3月開始,由國務院牽頭,環保部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中國地震局等部委組成的全國核安全檢查工作組一直奔波在中國核電建設和運營的第一線。揮別方家山核電工程后,歷時5個月的核電安全檢查已完成了全部現場檢查部分。
“檢查組并未發現中國已建和在建核電站存在安全問題。”參與此次“排雷”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公開表示。目前,核電檢查報告正在撰寫之中,報告的具體公布日期尚無時間表。
日本福島核事故爆發后,國務院暫停了核電項目的審批。業內人士透露,核電項目審批重新“開閘”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核電安全規劃的審批通過;二是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這兩個條件都取決于此次核電安全檢查的結果。
另一位參與檢查的資深專家透露,核電檢查的報告出爐還將等待一段時間,“除了國內的核電檢查結果之外,還要參考國際上的核電政策變化情況。”
“排雷”行動
在強震海嘯襲擊導致日本“核危機”爆發后,3月16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了核電安全的四項決定(簡稱“國四條”).
根據“國四條”的要求,除了立即組織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外,還規定了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在建核電站要立即停止建設,以及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暫停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從3月至今,核電安全大檢查的每一步都受到業界關注。
一位參與核電檢查的專家說,此次檢查涉及全國的已運行核電站和在建核電站。其中,已建核電站的安全檢查工作于4月下旬正式開始,首站是廣東惠州大亞灣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是最后一座。
“在現場檢查過程中,檢查組一般分為三個小組實施檢查工作。其中,一組負責工程管理方面的檢查;一組負責安全系統方面的檢查;最后一組負責環境方面的檢查。”上述專家表示。
今年5月底,在運機組的檢查工作完成;隨后,在建核電站的安全檢查由6月底從福建省的福清、寧德核電站開始,直到8月6日以秦山核電站方家山擴建項目收尾。
多位參與檢查的專家告訴記者,核電現場檢查工作分為如下幾個步驟:首先要求各個核電站于5月1日前完成安全自查工作;其次,是針對一些問題進行對話,針對上一個階段的自查工作情況,由檢查組成員和各核電站業主就提出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國務院的相關指示和要求,檢查組成員深入核電站進行現場安全檢查,這也是此次檢查的核心部分;最后,完成檢查報告和公布結果,同時上報國務院。
“從總體上來說,經過檢查的這些核電站的安全水平還是非常高的;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例如一些腳手架的搭建,供應安全管理,以及外部響應等方面都曾發現存在個別問題。”上述專家說。
新標將立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后,包括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在內的所有核電國家,都開展了大規模、高級別的核電安全檢查。
大部分國家的核電安全檢查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完成,明年年初向社會公開發布評價報告。與之相比,中國的核電安全檢查則快一個節拍。
“我國此次的核電安全檢查,和國外相比,核心上沒有太大區別,不過我國的特點和美國、歐洲有所不同。相比他們,我們在建核電站數量要遠多于運行中的核電站。”一位長期從事核電安全研究的專家說。
國家核電安全檢查組組長王大中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檢查采取現場匯報和詢問,以及查資料和現場勘察的形式進行。
據了解,在此次核電安全檢查中,現場檢查只是檢查組工作中的一部分,而更主要的工作則是設計審查,同時在核電業主自查的基礎上,由檢查組復查。為此,檢查組設計了11個重點領域,其中主要是針對自然災難,尤其是對核電站在自然災難疊加情況下的抵御能力進行設計審查。
一位不愿具名的檢查組專家說,“此次核安全檢查并不是針對我國核電站的全方位檢查,而是就幾個主要方面進行特定領域的專項安全檢查。”
多方信息顯示,國內核電行業已在四個方面達成共識:在核電站選址方面,要考慮外部事件,尤其是自然災害的疊加效應對核電站的影響;在反應堆冷卻的可靠性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標準,例如后備電源的多樣性;圍繞乏燃料池的安全冷卻,例如冷源和電源可靠性方面的標準也要提高;此外,整個安全殼的消氫、防止氫氣爆方面的相關設計標準也要提高。
爭議開閘時間
中國業界一直在關注此次核電安全檢查報告的公布時間。
由于新項目暫停審批,核電裝備上市公司的訂單主要依靠在建的13個核電項目。為了此次安全檢查,在建核電站也全部停工,這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頗受影響。
隨著8月份安全檢查現場環節的結束,核電的上下游企業,都看到了開閘的希望。
一位接近環保部核安全局的業內人說:“目前檢查工作已經進入收官階段,但具體的開閘時間還比較模糊,年內開閘的希望非常渺茫,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會開啟。”
該人士還透露,“從目前各方的情況來看,雖然”開閘“的時間晚于此前大家的期望,但是到2015年,實現4000萬千瓦裝機的計劃目標將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