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產值已達到3000億元以上。二是一批重點產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數控鏜銑床、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等相繼研制成功并投入應用,其中高端立臥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采用了國產總線式高檔數控系統,打破了國外在這一領域長期的壟斷;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年產45萬噸合成氨、軌道交通等多項重大工程項目也采用了國產數字控制系統(DCS);大型軸流式壓縮機組、離心式壓縮機組、施工機械等陸續實現了遠程監控和維護診斷,實現了智能化和網絡化。三是涌現出一批智能制造裝備的骨干企業,如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大連光洋、中國四聯、浙江中控、和利時、沈陽新松機器人、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瓦軸集團、沈鼓集團和陜鼓動力等。
未來十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應牢牢抓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本著“創新優先、重點突破、技術融合、夯實基礎、多元投入”的原則,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針對制造過程中的感知、分析、決策、控制和執行等環節,融合集成先進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術,實現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