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低碳深圳”蝶變 深圳打造“碳中和”大運會

時間:2011-08-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深圳將借力“大運會”,在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加速跑。除了在大運會中投放使用2011輛新能源汽車的大手筆,深圳還擬打造“碳中和”大運會,個人和企業可以購買大運會排放的碳指標進行“碳中和”。

  深圳將借力“大運會”,在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加速跑。

  本報記者從深圳市政府了解到,除了在大運會中投放使用2011輛新能源汽車的大手筆,深圳還擬打造“碳中和”大運會,個人和企業可以購買大運會排放的碳指標進行“碳中和”。

  “此次投入運營的新能源汽車都是由深圳本土車企比亞迪(002594,股吧)和五洲龍生產,借力大運會,可以助推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通過對大運會進行“碳中和”,探索地方性低碳發展標準體系建設以及低碳經濟的轉型,有助于深圳城市發展模式的轉變。

  交通重頭戲

  有170多萬汽車保有量的深圳,低碳交通是其低碳城市建設的重頭戲。

  作為全國首批13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首批5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之一,深圳也是全國第一個新能源車示范運行部(科技部)市(深圳市)合作的范例城市。

  坐擁比亞迪、五洲龍兩大新能源汽車廠商,深圳在大運會中投放使用了2011輛新能源汽車,占大運會總投放3800多輛交通車輛的53%,一舉超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500多輛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1147輛的新能源汽車投放的總和。

  據介紹,其投入運營的2011輛新能源汽車中,混合動力公交大巴1370輛(含20輛雙層大巴)、純電動公交大巴253輛、純電動公交中巴26輛、純電動出租車300輛及燃料電池車62輛(含2輛大巴)。

  據記者了解,北京奧運會以及上海世博會示范運營的新能源汽車目前大多處于閑置、停運狀態。但深圳市政府明確表示,大運會投入的新能源汽車將在大運會結束后納入到深圳市的常規公共交通體系中。

  “這一點非常重要。”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認為,新能源汽車長效運營機制的建立,顯示出這批新能源汽車所依托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同時數量如此之大的新能源汽車實現長期運營將為深圳市居民真切感受到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優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也將快速推動深圳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市場的啟動。

  而為保障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深圳還委托中國普天等新建改建57座公交充、換電站,以滿足大運新能源汽車日常補電的需求。

  另外,深圳市還與綠色出行基金等機構合作,建立新能源公交車碳計量賬戶和碳減排計量方法。

  “深圳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方案中的創新之一是設立了中國首個"新能源汽車碳賬戶平臺",完成對新能源汽車低碳減排公益補貼的有效對接。”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負責人張建宇說。

  他介紹,為獎勵每輛運行的新能源汽車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做的貢獻,“碳賬戶平臺”將為每輛新能源汽車設立獨立的碳減排賬戶并配發“綠色出行低碳公益卡”, 通過充電結算統計行駛里程,換算出碳減排量。另專門設立“綠色出行專項獎勵基金”,根據碳減排量,對每輛新能源車的使用給予獎勵和補貼。

  據了解,在大運會后,深圳還將發布新能源汽車減排報告。

  首推“碳中和”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將在國內首吃螃蟹,嘗試針對大運會進行“碳中和”,通過企業和個人購買碳排放指標,“中和”大運會產生的碳排放。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將是此次“碳中和”項目的承辦單位以及交易平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表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通過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交易平臺購買大運會排放的碳,為此支付的費用則將用于支持清潔能源生產,重點將包括農村戶用沼氣、替代燃料、水電和風電開發等。

  大運會中哪些碳排放可用于“碳中和”?陳海鷗解釋為可核算的碳,即大運村內場館、交通等設施的直接排放和用電等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而對于參會觀眾帶來的碳排放由于核算困難將不用于中和。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副主任張建安對此表示,希望通過這一類行動讓環保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向世界展現大運會節能減排的行動和能力,并為國際運動會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供經驗。

  低碳城市下一步怎么走?深圳市發改委能源與循環經濟處處長嚴軍舫介紹:“下一步,深圳將加緊構建低碳綠色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加快制定促進低碳發展的地方標準、技術規范等,從源頭規范低碳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