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下挫,但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昨天(8日)表示,目前還不具備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邊界條件。
我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最高零售價制,價格調整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連續22個工作日;二是國際市場三地(布倫特、迪拜和辛塔)原油價格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達到這兩個條件后,國家發改委再決定調不調整價格。目前,大家主要關注的紐約原油市場價格暴跌,由原來的100多美元,下跌到80多美元。布倫特市場原油價格有所下降但仍高位運行,在100美元以上。由于我國石油進口來源主要是中東、非洲和歐洲,并沒有來自北美,因此我國調整成品油價格根據的是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價格。
一段時期以來,紐約原油價格遠遠低于布倫特。除了受美國國債危機影響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強還表示:
林柏強:更重要的應該是中東與北非地區的地緣政治因素對布倫特的影響較大,對紐約的影響較小。還有另外一個比較軟的因素,就是美國金融危機后美國監管加強,投資者到布倫特交易了。所以,我們所根據的三地,會比紐約的價格高。為什么根據三地呢?因為我們主要的油是從那里買過來的。
目前成品油價格之所以出現漲多跌少的局面,是因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呈現長期上漲,短期波動大的特點,而我們的定價機制并沒有那么靈敏。林柏強表示,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還有進一步改革的空間:
林柏強:改革的大方向基本上是計劃往市場走,目前是根據22天,4%,今后能不能把天數調短一些,比如說調到10天,2%。如果是10天,2%,從上回到現在已經可以調好幾回了。接下來改革更進一步,大家經常談的,把它變成在政府指導下的自動調節的機制,用不著等政府審批造成的滯后,不敏感。
最新消息,幾小時前收市的國際油價大幅下挫,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大跌6.41%,收于每桶81.31美元,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跌幅為5.15%,收于每桶103.7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