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呼喚已久的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終于在國家發改委的一紙通知中落地。8月1日,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中,按照核準及建成投產的不同時間點,將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最終確定為每千瓦時1.15元與1元兩檔(含稅)。
通知中稱,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發改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
此前,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均采取“一事一議”的招標方式確定。去年8月進行的第二輪太陽能光伏特許權招標的13個項目中,最低上網電價為0.7288元/千瓦時,最高上網電價為每千萬時0.9907元,而在2009年7月我國首個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敦煌10兆瓦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09元。
由于太陽能電站項目一旦建成至少運行25年,因此出臺固定上網電價有利于投資者形成穩定投資回報預期,對于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彭博財經太陽能分析師羅路認為,此次確定的兩檔上網電價,可以保證企業有一定的內部收益率,政策的出臺無論對于光伏行業上游的多晶硅、中游的光伏組件、逆變器還是開發商而言,無疑都是一大利好。
據他測算,以25年的運行時間、全國平均光照水平以及當前1.36美元/瓦的組件價格計算,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企業將可獲得平均8%左右的內部收益率,這已與德國光伏發電項目的內部收益率相當,較我國第二輪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的內部收益率更是高出很多。考慮到組件價格逐年下降的趨勢,即便是今后實行每千瓦時1元的上網電價,只要企業貸款成本控制得當,便仍舊可以獲得不錯的內部收益率。
通知中稱,標桿上網電價的實行的范圍是非招標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通過特許權招標確定業主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中標價格執行,中標價格不得高于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電價。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這意味著今后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將可能與風電一樣,實行標桿電價與特許權招標定價兩種并行的方式同時進行。他認為,國家最終確定的每千瓦時1元的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對于西部光照充分的省份而言,無疑利好更大,因為這將吸引更多企業資金投向西部,以換取更高的收益。
而對于享受中央財政資金補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通知中稱其上網電量按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執行,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仍在全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中分攤。羅路認為,這意味著申請了金太陽財政補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將不再適用標桿上網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