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立泉院士在今天(7月28日)開幕的《“問道十二五”中國鋰電池行業高峰論壇》上表示:要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應該“三步走”。
第一步是大城市示范階段。陳院士認為應以城市市內運行的交通工具為主,比如電動公交車,或者是少量的在一些局部應用的商用車。對于這些新能源汽車,盡快改善電池技術,以現在最成熟的鋰離子電池來滿足用現有的內燃機車體改裝的需要。
第二步是在大城市商業化運行階段。陳院士希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時間里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改善設備性能,實現電池材料的國產化。希望做電動汽車的企業能考慮到產品特點,重新設計電動汽車的車體;做鋰離子電池的企業,也應該改善電池的性能,來滿足電動汽車的需要。中國鋰離子電池的產業鏈完善之后,才能使電池的價格大幅度降低。例如,現在是3元到5元錢每瓦時,將來可能降到2元或2.5元錢每瓦時。
第三步,陳院士希望到2020年或2030年時,電動汽車的總體運行成本和性能優于傳統的內燃機車。實現車體合理化、輕量化,電池高能量、高安全運行。這就需要加大對鋰離子電池研究的投入,特別是基礎研究的投入,使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現在用的仍然是內燃機汽車的車體,將來可以考慮一些復合材料,使得車體盡量輕量化。
從長期看,中國要實現純電動車的商業化時代還有一段路要走,而電動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還需要需要政府和相關企業、市政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配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