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慶主城區的重慶鋼鐵集團老廠區,十多根靜靜矗立的煙囪已經停止冒煙,今年9月,這里的工廠將全線關停,成為重慶工業博物館;而在長江邊的重慶長壽區江南鎮,一座綠蔭掩映、鳥鳴啁啾的“森林鋼廠”已經拔地而起。經過環保搬遷,這座百年老鋼廠將在新廠區涅槃重生。
每每接待訪客,重鋼集團總經理劉家才除了介紹先進的生產線,總會樂此不疲地介紹新重鋼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2009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與重鋼集團共同投資22億元,在重鋼新廠區建設了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與干熄焦余熱發電項目,可實現年上網電量18.5億度,滿足重鋼新廠區75%的用電量,并基本實現放散氣體全部回收。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資源能源和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如何減少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和更好利用有限資源,成為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作為中國最大和唯一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在工業節能、建筑節能等領域,水處理、固廢物處理與資源化領域,以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領域,形成了一大批規模較大、發展潛力巨大的業務板塊和代表項目。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在不斷攀登新產業的新高度的同時,也成為節能環保行業的“綠色”先鋒,打造出美好的“綠色”愿景。
走進位于北京的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總部,數十盞利用日光照明的“燈”照亮了寬敞的一樓大廳。董事長王小康告訴記者,只要不遇上陰雨天氣,這些利用特殊管道引進自然光的“燈”,足以讓整個大廳亮起來,必要時還可以通過開關調節亮度。
但這些“燈”僅僅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眾多亮點之一。早在2005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就在浙江紹興建設了國內第一個污泥焚燒發電示范項目,該項目的年發電量相當于節約13.5萬噸標準煤,為污泥處置提供了有效示范。
2006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又建設了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燃發電項目,可以將生物質燃料轉化為電能;該項目自2007年并網發電后,有效利用了近80萬噸秸稈、樹皮等農林廢棄物,累計發電5.4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4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5萬噸,并為農民增收約2.3億元。
2010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又與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拉法基簽訂7條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每年可供電超過2億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7萬噸……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發言人張超說,截至目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已經為建材、冶金、化工、焦炭等工業企業實施了一大批節能環保項目,僅余熱發電裝機就超過400萬千瓦。
“僅2010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就生產綠色電力29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245萬噸,節約標準煤100萬噸;年處理生活垃圾80萬噸、污水近4億噸,削減化學需氧量超過10萬噸……”張超說。
“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強大的垃圾、污水處理能力和綠色電力生產能力,有人形象地將我們稱為中國最大的‘垃圾工’。”張超說。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實現節能7.5億噸,并以8.1%的能耗增長支撐了14.8%的工業增長。
“但工業仍是我國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領域,節能減排工作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
在王小康看來,這些難點所在,正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發展的動力所在。
“在國家確立的4個主導性新興產業和3個引導性新興產業中,有4項涵蓋了我們的主業。”王小康說,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戰略目標是要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綜合能力和技術集成能力最強的世界一流節能環保綜合業務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