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十個年頭,同時也是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第二年。在中國對外開放飛速發展的十年中,進出口貿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在堅實的市場需求基礎上,依托商品的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穩健前行。
大布局
實現國際化重要起步
“一個偉大的跨越。當你回頭看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時,你會發現,這注定是個要被歷史所刻記的時刻。”2009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啟動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時,經濟學家謝國忠發出這樣的感慨。
兩年的時間,人民幣跨境結算從無到有,再到爆發式增長,人民幣結算業務已經完成在144個國家和地區布局,實現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起步。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李波說,兩年內,跨境人民幣業務有了很大發展。首先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2010年的結算量是5000億元,大概占進出口貿易總量的2%左右,而今年前四個月已經達到5300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其次,開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試點。目前試點規模約為190億元。第三是境外企業以人民幣在境內投資。李波透露:“我們正在和有關部門起草相關的試點辦法,在這個試點辦法出來之前,已經做了少量個案試點?!贝送膺€和貿易伙伴國家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引導人民幣有序回流以及發展香港人民幣業務等。目前,我國已先后與韓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簽署協議,互換金額已達到8035億元,相當于1200多億美元。
控風險
防投機資本“大進大出”
在人民幣跨境流動加大時,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要防范國際投機資本“大進大出”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一些國家已經采用無息準備金要求,有的已經開始征收國外投資所得稅或金融交易稅,這些方法和手段對我國都是很好的借鑒和啟示。
央行有關人士指出,人民幣“走出去”,必須始終要以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為根本基礎,在保持穩健政策和提高宏觀管理能力的同時,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該人士強調,真正做好人民幣國際化,一定要有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配套,“比如,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如果處處限制資金和需求,發展肯定比較慢。當前背景下,愿意用外幣還是人民幣,不能仍然由行政政策決定,而要讓經濟主體自己選擇,哪個有利就選擇哪個。”
穩步走
三個階段實現國際化
近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的講話引起廣泛關注。他說:“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1/10,外匯儲備占全球的1/3,中國是最大的金融債權國。這樣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是理所當然的,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對于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也是有利的。”
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經常項目可兌換為基礎,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第二個階段,擴大對境內外合格投資者投資聯動,全面推進國際貨幣的雙向流動,使人民幣成為全球重要的投資貨幣;第三個階段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近日撰文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就是提升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提升世界經濟的穩定性,并在此過程中讓中國經濟受益。人民幣國際化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十年世界經濟的大勢,也是中國加入WTO之后下一個十年重大的發展趨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