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油定價市場化探路成品油價改
國家發改委12日下發通知稱,今后航空煤油出廠價格將逐步實行市場定價,過渡期間出廠價格按照不超過新加坡市場進口到岸完稅價的原則,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自8月1日起,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月調整一次,調價時間為每月1日。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發改委將航油定價權讓渡給了市場,如果未來汽柴油價格改革依舊比照此路徑推進,那么我國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將比預料中更大。
英國阿格斯公司分析師麥文照表示,此次航油價格改革的最大亮點是發改委向市場交出定價權,并且將以往長達幾個月才能調整一次的航油價格明確改為一月一調。在過渡期間,航油出廠價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與中航油協商決定,這等于是暫時將定價權下放給企業。
中海油事故頻發 "深海大慶"計劃或推延
對于海上石油巨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來說,近期頻發的幾起事故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事故將影響中海油向深海海域進行石油開采的計劃,其“深海大慶”計劃可能將因此推延。
2011年初,中海油宣布,其于2010年底實現了油氣產量超過5000萬噸油當量的“海上大慶”目標;而下一步將為實現“深海大慶”目標奮斗,即從目前主力開發300米以內的淺海向深海開發挺進。
7月12日晚,中海油下屬的香港和紐約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發布公告稱,7月12日凌晨一點半,位于渤海灣的自營油田綏中36-1油田中心平臺中控系統發生設備故障,全油田生產關斷,流程泄壓火炬頭排出的氣體瞬時帶出原油落海。初步估算,漏油量大致為0.1-0.15方,形成約1平方公里油膜。事件發生后,負責生產和管理的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迅速啟動應急程序,及時切斷了漏油源,并立即對海面油膜進行處理。目前,設備故障已排除。
一位此前在中海油就職的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稱,此前中海油也發生過一些小事故,而且渤海所產的石油油品不理想,因而公司希望進一步開發油品更好的東海和南海的石油。但近期相關重大事故的相繼發生,將可能延遲其“深海大慶”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