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獲環(huán)保部審議并原則通過,今年年內一定會正式出臺。國家環(huán)保部科技司副司長胥樹凡近日在“2011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發(fā)展與投融資交流會”上透露。
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史上最嚴厲的火電大氣排放標準。新規(guī)的出臺將加快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進程,傳統(tǒng)的、不符合環(huán)保標準的舊有設備將會被淘汰,而新興的、符合環(huán)保標準的脫硫、脫硝設備將迎來商機。
新規(guī)劍指氮氧化物減排
按照環(huán)保部此前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二次征求意見稿,新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在以往控制煙塵、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三類排放物質的基礎上,增加對汞及其化合物的減排控制,同時氮氧化物的減排標準也被提升。
據新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從2012年1月1日開始,所有新建火電機組NOx排放量要達到100毫克/立方米;從2014年1月1日開始,重點地區(qū)所有火電投運機組NOx排放量要達到100毫克/立方米,而非重點地區(qū)2003年以前投產的機組達到200毫克/立方米。
“近年來我國NOx排放量不斷增加,酸雨污染已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復合型轉變,控制大氣污染形勢十分嚴峻。”環(huán)保界相關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目前,NOx的排放控制要求與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相比差距較大。2003年標準中NOx的濃度限值為450~1100毫克/立方米,而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NOx排放限值一般在200毫克/立方米以下。
因此,“十二五”期間,中國把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污染因子增加到四項,繼續(xù)加強燃煤電廠的脫硫,全面推行電廠脫硝,開展機動車氮氧化物的減排。
脫硝設備迎商機
據了解,脫硝技術就是通過對含有NOx的煙氣實施還原,將其分解為氮氣(N2)和水(H2O)。這是在依靠低氮燃燒技術控制NOx排放仍不能滿足要求時,通過在鍋爐上加裝脫硝裝置所實施的降低NOx排放的措施。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類脫硝技術。一類是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一類是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SNCR)。前者是利用催化劑促使NOx還原,技術裝置較為復雜,但脫硝效率最高能超過90%,適用于新建機組,也是當前脫硝市場的主流技術;后者是不使用催化劑、在850℃~1100℃范圍內還原NOx的方法,該裝置安裝相對簡單,但對窗口溫度要求嚴格,脫硝效率只有30%~50%,較SCR要低,更適用于老火電機組的改造。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新標準的出臺將利好三類企業(yè)。一是催化劑生產企業(yè),催化劑的成本占整個脫硝裝置投資的30%~50%;二是設備生產企業(yè),舊火電機組的更新換代和新建火電機組的需求利好設備生產企業(yè);三是項目設計企業(yè)或是一條龍服務企業(yè)。
環(huán)保部預測,新標準實施后,到2015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8.17億千瓦,共需脫硝投資1950億元,2015年需運行費用612億元/年。到2020年,需要新增煙氣脫硝容量10.66億千瓦,共需脫硝投資2328億元,2020年需運行費用800億元/年。
受此消息影響,國內脫硝設備領先制造商龍源技術(300105,股吧)近日開盤即沖高至48.24元;脫硫脫硝工程建筑承建及運營管理商九龍電力(600292,股吧)報價15.04元,漲幅達2.1%。
平安證券分析師認為,過去三年,上市公司固廢運營及工程、脫硫脫硝業(yè)務的增速最快。在新環(huán)保政策的影響下,未來廢棄電器運營、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程及MBR工程將是環(huán)保產業(yè)未來五年增速最快的三個細分行業(yè),而硫氮治理工程是環(huán)保產業(yè)最具爆發(fā)性的子行業(yè)。
推廣尚待時日
據測算,如果要實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的要求,現役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約有94%、80%和90%的機組需分別進行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改造,改造費用共約2000億~2500億元。對此,業(yè)界預計政府將會在火電脫硝過程中提供脫硝電價補貼。
“即使有國家資金支持,但能否讓脫硝裝置切實使用還是一大難題。”中電投一位負責節(jié)能減排的人士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國家新標準一旦出臺,企業(yè)就需要馬上配備脫硫、脫硝裝備,更新一部分舊有設備機組,這將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浪費。
“無論是脫硫裝置,還是脫硝裝置,本身也是耗能的,而且增加企業(yè)成本。”據上述中電投人士介紹,因電煤價格持續(xù)上漲而煤電聯動不能及時到位,行業(yè)大面積虧損,有些企業(yè)資金鏈甚至有斷裂的危險,排放標準提高將導致這些企業(yè)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成本難以消化,從而放松對脫硫、脫硝裝置運行監(jiān)管。
據統(tǒng)計,當前中國火電的虧損面高達50%以上,1~5月,中國五大發(fā)電集團火電業(yè)務虧損121.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虧78.6億元。
中國電力企業(yè)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此前也對媒體表示,脫硝市場目前也面臨著同脫硫產業(yè)相似的問題;一是脫硝裝置重復引進,不利于資源優(yōu)化配置;二是脫硝市場一開始就出現了低價競爭的局面,為日后穩(wěn)定運行埋下隱患;三是招投標方面不規(guī)范,給不公平競爭提供了機會;四是缺乏火電廠脫硝市場的準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