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我國農機行業新型動力源問題調查分析

時間:2011-06-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著力解決行業創新驅動問題。在農機行業,行業競爭力似乎只有政策驅動,企業創新活動受到忽視甚至冷落

      知識產權保護不容忽視。農機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這也許是無奈,也許是本身就處于這樣的發展過程,因為在模仿加工階段,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遠遠低于創新型階段。不過,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國際化步伐的加強,這種情況肯定會逐步得到改觀。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創新投資、創新人才這兩大創新要素都具有很高的流動性,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在于企業創新制度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十二五”期間,農機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應當實施更為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減少企業創新成果的流失,提高創新投資的安全性,從而進一步保護和激勵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著力解決行業創新驅動問題。在農機行業,行業競爭力似乎只有政策驅動,企業創新活動受到忽視甚至冷落,創新驅動相對缺失;企業經營戰略相對保守,熱衷于尋求政府保護,日益依賴政策利好。在此情形下,如何讓行業達成創新驅動的新共識,確保創新的持續動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大力提升企業的創新動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這已是共識,然而,農機企業最缺乏的就是創新動力。在目前全國農機工業經濟結構中,中小企業是行業的主體,有數據說占99%。由于行業利潤低,短期行為自然成為企業普遍的發展戰略,采取技術跟蹤路線,產品同質化嚴重;而在為數不多的大型國企中,受歷史體制影響,往往在收集、甄別研發信息,迅速作出技術路徑選擇等方面缺乏效率。另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僵硬的薪酬制度,使國企領導人也相對缺乏足夠的內在動力去作出具有較高風險的創新決策,導致難以在全球范圍內找到一流的企業經理人和研發人員。“十二五”時期,誰來擔當農機工業創新的主角,這也是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推動大型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一般來說,研發費用最終要分攤在產品成本中。當企業的研發創新費用基于全球分攤時,投入規模、創新動力和預期收益也將得到大幅提升,這一切只有依靠大型企業或規模企業才能有所作為。

  農機企業不是沒有創新意愿,而是缺乏創新的動力源。

  其實,面對中國航天、高鐵、工程機械、it業在國際上的風光,同樣作為制造業的農機行業心里是酸楚的。雖然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但是我國農機企業目前還只能在低端市場領域里爭得面紅耳赤。在大型高端農業裝備領域,我國還不能完全自主制造,要看人家的臉色。問題出在哪里?籠統說缺乏創新,不如說企業創新的動力源不足。

  工信部發布的《農機工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為農機工業描繪了一幅未來發展藍圖。其意義之大,評價之高也絕無僅有:這是工信部發布的第一個行業“十二五”規劃,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機工業5年規劃首次以政府的名義發布。業內人士解讀表示,這將對農機工業由大變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份《規劃》的新意在于始終以創新為主線:堅持自主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然而,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創新只是其一,關鍵在于如何解決農機工業創新的動力源問題,這就是貫徹《規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