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今天(14日),國家統計局就將公布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其中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格外受到關注。
對于即將公布的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市場預測突破5%基本沒有問題,現在的關鍵就是看會不會創出年內的一個峰值。此前路透公布的數據預測說,5月份CPI在5.4%,將追平3月份創下的32個月的新高。2008年以來,路透社已經累計七次精準地猜對了我國的月度CPI數據,應該說這個數據預測的準確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預測5月份CPI可能比5.4%更高,達到5.5%。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將達到34個月以來的最高值。
5月份物價水平比較高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食品價格比較高,特別是豬肉價格漲幅比較大,豬肉價格在整個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中間所占的比重高達9%,豬肉價格一漲,CPI必定會有一個明顯的反應。此外,有觀點認為長江中下游的旱澇災害現在也影響到了CPI。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還沒有在CPI數據中間反映出來,這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到了6月份的時候,在CPI數據上就能看到這一部分的反映了。
工業增加值與投資增速等數據同樣也非常關鍵。此前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516億元,同比少增1005億元,低于市場預期的6100億元。有觀點認為,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現在我們國家的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不溫不火。這個月初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也說明現在我國經濟增速出現了放緩。這種放緩究竟是我們宏觀調控有意為之還是因為貨幣政策收緊影響到實體經濟?關于這個問題,現在業界也存在著一些爭議。不過如果經濟增速繼續放緩,特別是服務業和第三產業數據不夠理想的話,對于央行來說他能夠采取的貨幣政策空間就不會太大了。也就是說央行如果繼續緊縮貨幣政策,會影響到實體經濟,央行不采取行動又會使得通脹的預期繼續強化。
話題不可避免地最后還是要落到加息上,現在大家預期6月份的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可能更高,因此如果央行要采取加息的行動的話很有可能是在兩次數據公布之間,也就是說在6月底7月初。雖然央行現在的貨幣政策的空間并不是很大,不過從目前來看,央行還是把調控通脹預期排在了第一位,加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就是加多少、何時加是一個問題。當然,在央行加息的同時,在強化對中小企業放貸這一塊國家采取了一些區別化的政策,以此希望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