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4月進口鐵礦石又多付857億元,成為中鋼協加速推進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催化劑。
5月29日,在上海一個鋼鐵行業論壇間隙,中鋼協黨委副書記羅冰生,常務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院院長李新創均向記者證實,鋼協正在研究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制定和信息采集的方式。
不過,羅冰生亦向記者坦言,雖然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指數一經推出后如何令國外礦商取信并采用,這一點卻“很難”。
按照其當天公布的數據,今年前四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比去年同期多花人民幣857億元,為同期我國鋼鐵業利潤的2.6倍。
“當前我國鋼鐵業,無論是銷售利潤率,還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我們原材料司分管的四大行業里面,都處于最低的水平。”
29日當天,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現在已到市場倒逼鋼鐵業的時機,使其加快結構調整,通過3-5年的調整,走出一條轉變經濟發展的路子。
中鋼協入陣
從被迫接受指數化定價到主動制定鐵礦石指數,鋼協觀念正在轉變
從2010年初,在反對中被迫接受指數化定價,到2011年主動研究制定中方鐵礦石價格指數,鋼協實現了觀念和行動的雙重轉變。
今年3月,剛剛當選鋼協副會長的王曉齊公開表示,近期內會對鐵礦石價格指數化后大幅波動給鋼鐵生產企業帶來的風險進行研究,并進一步制定相應對策,由此顯露端倪。
在29日的會議上,羅冰生給出了一組讓中國鋼鐵業繼續痛心的數據:
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均價為157.6美元/噸,同比增長57%。按同期鐵礦石進口量2.3億噸計算,僅鐵礦石漲價一項,中國鋼鐵業就多付出近132億美元(按照6.5的匯率折算,合人民幣857億元)的成本。
與此同時,1-4月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僅實現凈利329.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12%。77家統計對象中,有8家出現虧損,虧損面10.4%。中國鋼鐵業多花的成本,是自身利潤的2.6倍。
“1-4月進口鐵礦石都在160美元左右,處于一種天價的狀態。這是不可能持久的。”羅冰生指出,“當前我們國內港口的進口鐵礦石的庫存已經高達4000萬噸以上,這也是造成目前人為炒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為了化解高價進口鐵礦石這一造成鋼鐵行業“高成本、低效益”的主要負面因素,鋼協最新的動作便是推出自己的指數。
“在推出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問題上,協會正在研究,還沒有具體時間表。”羅冰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他也坦承,讓國外礦商接受中方指數很難。
指數多頭分化
鐵礦石供應商會選擇傾向于更高價格的指數作為參照
鋼協的加入,讓鐵礦石價格指數的制定方又增加了一座山頭。
在現行的鐵礦石季度定價模式下,目前鐵礦石供應商主要參考的價格指數有三個,分別是環球鋼訊(SBB)的TSI指數、英國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的MBIO指數,和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
據了解,TSI指數目前主要統計品位分別為62%和58%的鐵精粉,到中國港口的CFR(到岸)價格每日變動趨勢;MBIO指數則是以中國青島港(CFR)62%品位鐵礦石為基準,將所有56%~68%品位鐵礦石折合為62%品位。普氏指數,則多以折算成品位62%的青島港鐵礦石現貨礦到
岸價計算。
“國外的鐵礦石供應商當然會選擇傾向于更高價格的指數作為參照。”羅冰生向記者表示。
英國金屬導報鐵礦石價格指數總監Cameron Hunt曾向記者指出,目前制定出的TSI指數和普氏指數都要比MBIO指數價格高,促使礦山和金融業界更傾向于這二者。
而事實上,中國國內也已經有幾方鐵礦石指數的制定方。
“為什么MBIO指數低于其它二者,這與它的中國價格由我們提供有關。”29日,鋼之家網站總經理吳文章告訴本報記者,其很早便開始制定鋼材(4876,6.00,0.12%)和鐵礦石價格指數。
“而且合作時我就提出,既然要做鐵礦石綜合指數,那所有的礦石都該綜合計算。中國除現貨礦之外,還有大量的自有礦,還有協議礦。普氏指數之所以高,就是以中國現貨礦為參照。”他表示。
今年3月12日,新華社正式發布“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通過對中國鐵礦石交易情況及港口庫存情況的分析,采用綜合計算方法,將鐵礦石交易價格根據不同品位指數化處理。這被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贊為“有了自己的聲音”。
但在指數眾山頭林立的背后,依舊是如何獲取國外礦山認知度的問題。目前中方的指數似乎只在印度礦上有所斬獲。
“目前基本上印度礦交易,用的多是我們的指數。”29日當天,國內鋼鐵咨詢機構mysteel副總經理賈良群說。
產業政策維穩
不會再出拉動的優惠政策,也不會出新的制裁政策
除需解除高礦價的制約,中國鋼鐵業“破障”,還面臨著提升盈利、調整布局、淘汰落后、節能減排,以及城市鋼廠搬遷等多重壓力。
對此,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29日強調,會盡量創造政策穩定性的連續性。“我們不再出拉動的優惠政策,也不會出制裁政策”,因此正在編制的鋼鐵業“十二五”規劃,也將定調轉方式、調結構,在此前調控的政策上“沒有什么太新的東西”。
按照駱鐵軍透露的理念,由于市場倒逼機制初步形成,鋼鐵產業的調整將更加注重宏觀,放手企業微觀層面。
如在產業布局調整上,中國鋼鐵業如此巨大體量,不可能只有“向沿海轉移”這一種發展模式。西部鋼鐵業的發展也是重點,“像新疆的鋼鐵投資就比較熱”。
“等寶鋼的湛江項目和武鋼的防城港項目這兩顆棋子落定,基本就完成布局調整了,剩下的只是微調。”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