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風電市場的發展前景

時間:2011-05-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風電業整風在即,中小企業或成犧牲品

      風電業整風在即,中小企業或成犧牲品。

  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內火熱的風電行業正出現大逆轉。3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組織研究并起草了《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下稱《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同月29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了《風電標準體系框架(討論稿)》,這預示著風電這個原本火熱的行業門檻在提高。

  與此同時,地方性的規定也再次說明了這一點。日前,內蒙古能源開發局局長王秉軍表示,“新申報項目啟動資金不得低于10億元,連續三年盈利,否則不予批準開建。”

  新疆烏魯木齊市也作出規定:2011年起,將對投資該市達坂城風區風電項目的企業提高準入門檻;而對已核準上馬的項目,要求必須在一年內完成項目建設,并上網發電。甘肅省酒泉市更是因為大規模脫網事故而受到國家能源局嚴厲批評。

  種種跡象表明,繼國內煤炭企業整合之后,一場風電行業整合之風正驟然刮起。

  三起事故

  今年2月24日、4月17日,甘肅酒泉風電機組、河北張家口風電機組發生了三起大規模脫網事故,酒泉2月發生的事故還被定性為近幾年中國風力發電“對電網影響最大的一起事故”。

  對此,電監會安全監管局副局長李英華曾公開對媒體表示,這三起事故暴露的是當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欠缺的問題。5月9日,國家能源局專門下發《關于酒泉風電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對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風電基地二期工程建設中,給企業定任務指標、設備招標要求選本地產品等行為提出嚴厲批評,同時強調“未經國家核準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早在3月27日,國家能源局就曾下發《關于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對當地政府部門的極端行為進行糾正。而當地政府的爭議之處在于:酒泉市能源局曾發出通知向當地企業下達2011年的建設任務以及進度要求,并對風電具體機型做出安排,甚至稱“完不成開發任務的企業,剩余指標的開發權中止”。

  為此,國家能源局在3月的通知中強調:“地方政府和任何人不得干擾風電建設市場,不得要求企業采購本地設備或提出有關產地地方保護等限制條件。”

  但4月底,酒泉市當地政府仍然發出通知對相關企業下達“建設任務安排表”,并希望各企業在設備采購上“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努力實現地企雙贏”。

  對此,國家能源局5月9日下發的通知中明確提出,酒泉風電基地二期工程開發方案和項目業主安排,須經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并提出“不得將酒泉風電基地內項目拆分成5萬千瓦以下項目予以核準”等諸多實操層面的具體要求。該通知還明確提出,要“合理控制風電基地建設節奏”。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的風電裝機連續五年實現翻番,累計裝機容量超過4400萬千瓦,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風電裝機大國。

  但高速發展的后遺癥也日漸暴露:大型風電投資商“跑馬圈地”、項目操作“化整為零”、并網難和質量不過關導致的事故頻發等。

  國家能源局短時間內連發兩道“令牌”,表明國家開始從整肅建設秩序入手,規范“十二五”風電產業發展。

  圈地降溫

  作為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省區,內蒙古暴露的問題尤甚。近年來,內蒙古風電裝機出現井噴,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長。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為114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30%以上,穩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但是棄風現象一直就是內蒙古風電的傷痛。

  這些風起云涌中搶灘內蒙古風電的企業備感無奈的是:有電送不出去,甚至只能棄風。據內蒙古電力行業協會統計,目前蒙西的風電企業超過百家,2010年棄風造成的損失達數億元,其中蒙西裝機59萬千瓦的龍源內蒙古公司損失1.5億元,蒙西裝機93萬千瓦的京能新能源內蒙古公司損失2.4億元。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曾指出,風電開發規劃與電網規劃銜接不夠是關鍵問題。國家電網也數次指出,地方風電開發無序,地方規劃大于國家規劃,讓電網承受運行安全和調峰困難的雙重考驗。

  如果說棄風是一種表象,那么大型風電企業造成的混亂則不可忽視。內蒙古五大發電集團的子公司遍布各個盟市,據不完全統計,五大發電集團在內蒙古的子公司,少則三五個,多則十幾個。內蒙古發改委風電專家組組長陳通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型發電集團在內蒙古廣闊的區域內設立子公司,原本是為了更好地開發項目,最終卻造成了同一集團下的不同子公司分別來要項目,從而造成了同一集團的項目超標。

  同時,陳通謨還注意到一種新變化。以前,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包頭等地,為了吸引風電投資,當地政府對投資者管吃管住管旅游。但隨著內蒙古風電裝機年年翻番,再加上國家增值稅轉型和風電企業所得稅改革,當地政府對風電開發的積極性大為受挫。現在反過來了,風電企業請縣長吃飯不一定請得動,甚至以前烏蘭察布在公路上吸引投資的廣告牌也已經被撤換下來。

  王秉軍也毫不諱言,內蒙古已經沒有足夠的裝機容量來滿足風電企業動輒上千萬千瓦裝機的胃口。如果不加控制地滿足開發商的要求,一旦產能過剩,勢必全行業虧損。為此,內蒙古將提高新進入開發風電企業的審批門檻,到“十二五”末,全區內的風電開發企業將由目前的68家左右整合至25家以內。

  目前,有關方面要求這類公司首先整合,使得集團內所有項目的申請和核準由三個主體來操作。據了解,目前這一層面的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而下一步,則是各大發電企業之間的整合。

  風電犧牲品

  此次無論是內蒙古,還是甘肅酒泉的風電整合浪潮,無疑將對風電開發格局產生直接影響。而隨著整肅運動的提速,風電產業的準入門檻也將全面提高。在即將到來的整風風暴中,管理部門醞釀出臺的綱領性文件無疑是懸在風電企業頭頂的一把利劍。

  目前,由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組織研究并起草的《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該《準入標準》提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于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