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1中國智能電網產業分析及未來發展戰略規劃

時間:2011-05-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1中國智能電網產業分析及未來發展戰略規劃

      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在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四大環節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智能電網成為世界各國集中投資的戰略型產業。智能電網通過優化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供需和應用實現節能,通過特高壓技術解決能源結構不匹配問題,通過高效率的配電技術提高整體電網的穩定性和效率,是應對能源危機的必由之路。中國發展智能電網可以參照高鐵的發展戰略,實現引進技術、實現自我研發、到成功的技術輸出的三階段轉換。特別是各國技術標準還沒有統一的情況下,中國將憑借規模經濟準備自主技術標準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標準的制定,擴大市場支配能力。
  
  中國的智能電網產業
  
  中國能源供給及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平衡催生智能電網的發展
  
  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資源為主,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的76%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地區,隨著中國能源開發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與能源消費地之間的輸送距離越來越遠,能源輸送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滿足未來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從根本上解決煤電運力緊張的問題,需要發展智能電網,實施電力的大規模、遠距離、高效率輸送。
  
  2009至2020年國家電網總投資3.45萬億元,其中智能化投資3841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11.1%,未來10年將建成堅強智能電網2009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及各環節的試點工作;2011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建設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至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正在推進“一特四大”的電網發展戰略以特高壓電網為基礎,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形成電力“高速公路”。同時,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發展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產業的特點及作用
  
  與傳統電網的比較
  
  智能電網改變傳統電網單向輸送的模式,每一個終端用戶都成為電網上活躍的結點,形成一個整體的智能化高效率的電網智能電網通過密布各個環節的傳感器,實現電網與用戶的互動,是電力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智能電網將利用分散式計算系統來提供實時分析,其目的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地利用電力供需系統,達到節省電力資源的目的。智能電網在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四大主要環節中都解決了傳統電網難以解決的難題。
  
  智能電網的建設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智能電網具有強大的兼容功能,有利于促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優化電源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智能電網將提高中國電網大范圍配置能源資源的能力,優化能源輸送方式,提高能源供應的能力和靈活性。
  
  智能電網與新能源
  
  新能源的發展是中國能源產業的必由之路
  
  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高達70%,遠高于29%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政府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當前日益嚴峻的環保和減排壓力下,加快發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已成中國當務之急。


  
  中國新能源的發展主要瓶頸為入網難及輸送線路長
  
  中國規劃到2020年在甘肅、新疆、河北、吉林、內蒙古、江蘇6個省區建成7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僅這7個基地總裝機容量就將達到1.26億千瓦。瓶頸在于,風電、太陽能 等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的特點,大規模接入后對電網運行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調峰能力不足一直是中國電力系統長期存在的問題,而新能源大規模開發進一步增加了調峰難度。另一方面,中國風電資源集中于西北地區 與集中在東部的電力市場逆向分布,需解決遠距離大規模輸送問題。
  
  智能電網的建設將成為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唯一途徑,智能電網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新能源的發電量吸納、送出,并保證接入后電網的安全運行和調度。智能電網的智能調度將更為合理的配送電力,大大提高用電效率。

  智能電網與智能家庭
  
  智能家庭的概念起源較早,在發達國家快速發展智能家庭(Smart Home)是指那些采用信息技術來控制各項功能,并能夠與外界進行通信聯系的住宅。 首先要建立家居通訊網絡,通過相應的硬件和執行機構,實現對所有家庭網絡上的家電和設備的控制、監控功能;其次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構成與外界的通訊通道,滿足遠程控制、監測和交換信息的需求。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實現了建筑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此后,智能家居概念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快速發展。1998 年 5 月,新加坡召開 98 亞洲家庭電器與電子消費品國際展覽會,提出模擬未來居家的概念,包括三表抄送、安防報警、可視對講、監控中心、家電控制、有線電視接入、家庭智能控制面板等等。
  
  中國智能家庭發展初期并不理想,但依然是未來住宅建設發展的趨勢。自1999年-2000年,開發商以智能化新居為賣點,開始了智能化小區的建設。據上海統計,智能化系統發揮作用的僅占 20%,運行不正常、尚可使用的占45%,其余35%被廢棄,業主對安防系統、自動抄表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的投訴率居高不下,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到 2010 年,中國大中城市 60%的住宅要實現智能化”,與智能電網相關的智能家庭功能主要包括智能用電、智能化監控管理等。智能用電通過電力線寬帶通信或光纖通信技術,在家庭配置智能終端,實現用戶與電網互動,降低電網運營成本。
  
  居民用電更加節能并享受到電網帶來的多種服務
  
  智能化監控管理系統利用物聯網將家電等各種家庭終端連接在一起,隨時進行信息交換和遠程控制。智能用電家庭服務平臺: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延伸到水表、電表、氣表等,進行數據抄收;通過智能插座實現空調、電飯煲等電器的用電數據采集和控制;通過智能電視、電腦、手機等各種智能終端設備進行家庭能源管理;隨時監控家中單個電器的用電、總體的用電情況和隨時的費用清單,并通過數據分析,給用戶提出合理的用電、節電建議;給居民提供了階梯電價或分時電價等功能,可以隨時根據用電政策啟用這些功能。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