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安徽省機械工業 轉型升級中快速發展

時間:2011-05-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新興產業得到發展,“產業集群”使我省機械工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也將為機械工業“十二五”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我省機械工業堅持自主創新,推動結構調整,承接產業轉移,新興裝備行業和重大成套裝備得到長足的發展。如汽車行業著重發展乘用車尤其是轎車、新能源客車;工程機械行業著重發展大噸位叉車和挖掘機、電動叉車、正面吊;機床行業著重發展重型、數控機床尤其是臥式、立式加工中心;電工電器行業著重發展大型變壓器、大型特種和節能電機、特種電纜;新興裝備行業積極培育發展節能環保裝備、民用航空裝備、電子通訊裝備等;重大成套裝備著重發展水泥成套裝備、余熱發電裝備、玻璃成套裝備等。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較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優勢產業更加突出,新興產業得到發展,“產業集群”使我省機械工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也將為機械工業“十二五”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巨人”浮出水面

      20多年前,全椒的小柴油機、六安的小手扶拖拉機、宣城的小三輪農用車以及合肥的小四輪農用車領先全國,被譽為農機行業的“安徽四小龍”。

      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外企業攜先進技術和雄厚資金大舉搶灘,國內一些其他行業企業紛紛進入,“四小龍”中的小手拖、小三輪、小四輪先后被淘汰出局。“跳出‘農’門求生存”,一時間成為許多農機企業的無奈選擇。然而,全柴沒有選擇跳出“農門”,而是從產品結構調整上尋求出路。翌年,他們開發的大馬力S系列柴油機問世即受到市場追捧,接著開發國外市場獲得成功,企業迅速出現轉機。全柴上市后,正式將多缸機列為戰略調整主目標。

      緊隨其后,全柴與北汽福田結成戰略聯盟,雙方通過以產品為載體、以產權為紐帶的形式,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市場,系列多缸柴油機一舉打開市場。接著,又和唐駿歐鈴、長安汽車等多家知名整車企業建立穩定的配套關系。自此,全柴多缸柴油機產銷量連年增長。

      此外,全柴圍繞配套調結構,發揮行業“龍頭”的帶動作用帶出一批“小巨人”。全柴從“帶動區域經濟”出發,主動地將結構調整的內容通報給配套企業,指導他們推進技術改造,提升產品等級,與配套合作企業形成榮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為提升地方機械裝備工業的整體水平,也為全柴發展提供堅實的配套基礎并降低成本,當地市、縣兩級政府在工業區設立了機械工業園,為全柴配套的企業整體進園,有目標地培育“小型巨人”企業集群。在全柴的帶動下,主要為全柴配套的滁州興達機電公司、皖東機械公司、興隆機械公司、華耘機械公司等30多家企業,加快技術更新,形成同步上升的“小巨人”集群。

      “產業鏈條”在延伸

      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更大的產業集群,促進機械產業集群發展。這是我省機械工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又一豐碩成果。

      “十一五”期間,桐城市分別圍繞汽車零部件、輸送機械、煙機配件、鏈傳動等四大機械產業,每個產業培育3—5家龍頭企業,不斷提升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自己主營產品范圍內盡快做精、做大、做強。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使整個產業的核心技術、品牌效應與營銷網絡優勢更加明顯,帶動作用更加有力,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兼顧凸輪軸、曲軸、進排汽門、缸套、輸送機械、鏈條、煙機配件等產品的全面發展,形成了該市具有區域優勢和特色的機械制造業體系。

      同時,該市圍繞主導產業抱團發展。在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支持下,成立市機械產業專業協會,引導中小企業向產業龍頭企業靠攏、集聚,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改造,提高產業集中度,調整產品結構,建立更為緊密的配套協作關系,提高整個行業的社會化分工協作水平,向專業化、精細化、科技化方向發展,改變小而全、層次低、重復建設的混亂局面。發揮協會協調功能,引導行業間各企業團結協作,加強行業自律行為,形成合力,營造一個良性競爭的發展環境,有力推動了機械制造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礦山環保設備的企業,為提升市場競爭力,該公司與省外專業研究院所聯合攻關,成功研制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礦山無軌設備。據安徽銅冠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呂達志介紹,這項產品的核心技術是該公司自主研制開發的,設備完全替代了進口設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技術先進的產品吸引了全國各地以及加拿大、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的訂單。

      跟銅陵、宣城一樣,蚌埠市機械制造行業也瞄準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安徽柳工起重機公司瞄準高附加值的大噸位產品,先后投資1.2億元,進行50噸以上中大噸位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安徽柳工起重機公司總經理方德松告訴記者:“從整個起重機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一個是向大的方向高的方面發展,大噸位的產品含金量很高,銷售收入高。”目前,50噸汽車式和70噸履帶式起重機已經推向市場,并給公司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公司也因此成功躋身全國起重機行業前三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