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電子行業又掀起了一陣狂瀾,吉利與富士康將重點圍繞電動汽車項目開展合作,而吉利看重的是富士康在汽車電子等領域在大陸資源的多年積累。一個是汽車市場的勁敵,一個是電子代工領域的宿敵,當吉利與富士康的意外“牽手”曝光后,外界評價大相徑庭,不同聲音紛至沓來。
“會制造電子產品和模具不一定就能造汽車,富士康的模具是強項,但對于高精尖的汽車工業來說會做模具還遠遠不夠。”在某社區論壇上,一位業內專家強烈抨擊此前有財經學者給予的“汽車將是富士康下一個增長更大的產業”的說法,并且逐一詳細列出證據,稱富士康的技術目前尚不足以加入到制造汽車行業中來。
據了解,富士康集團業務覆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6C領域。雖然富士康對其汽車零組件的發展進程向來諱莫如深,但其在大陸汽車業務布局已經逐漸展開,并漸成規模。從2003的太原基地,到2007年首次在內地宣布進入汽車領域,再到2009年的重慶基地,其對汽車領域的投資一直在延續。
富士康從2005年收購臺灣安泰電業后才正式進入汽車領域,目前主要涉及汽車電子及新能源汽車兩大板塊,分別由安泰電業及鋰科科技兩家公司主導。2005年3月,鴻海集團用3.7億元收購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正式跨入汽車行業。安泰電業主要從事汽車線束、電器、電子零件等制造,主要客戶包括福特、大眾、尼桑、日產、韓國大宇、臺灣裕隆、上汽通用、馬自達、東南、海馬等。
與此同時,安泰汽車電子產品同時供應OEM與AM市場,產品包括汽車倒車雷達、電動座椅記憶控制器、后視鏡整合系統、車用電源供應器、車用石英鐘、多功能電子羅盤、抬頭顯示器、閃光器&儀表調光燈、汽車視訊接收器等。
在大陸業務的發展,安泰電業同樣發展得風生水起,在大陸擁有五家公司,分別為安泰汽車電氣系統(昆山)有限公司、東風安泰(武漢)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柳州安泰方盛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蕪湖瑞泰電氣系統有限公司、沈陽華晨安泰線束有限公司。據不完全統計,其目前在大陸為北汽福田供應倒車雷達系統;為上海通用供應車用石英鐘與汽車導線束、新款電子鐘;為長安福特供應汽車記憶座椅控制模塊;為鄭州日產供應汽車電子羅盤等。
準前裝汽車電子的配套生產,為富士康在進駐行業之際就跨進“高門檻”做好了十足的準備與鋪墊。筆者倒認為,鴻海集團的此次收購正是為富士康涉足汽車電子行業添上了濃重的一筆。而這也正吸引了不少整車廠的關注,就在今年4月22日,江淮汽車便發布公告稱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了《關于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電子研發及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研發及產業化方面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汽車電子是我國汽車產業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之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更加凸顯了汽車電子發展的重要地位,當前,加強汽車電子上下游鏈接的建設,提高汽車產業自主開發的能力已經成為亟不可待的任務。富士康自收購安泰電業后已成功介入汽車領域并已逐漸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此外,富士康旗下的鋰科科技公司是專業從事鋰電池研發和生產,并已實現全球布局的跨國企業,與歐洲、日本、美國等多家電動汽車廠商均建立了研發合作關系。由此可見,富士康與國內整車廠合作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有助于增強公司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推動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